Photofans:在拍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照片叙事性?
上海.摄螂:有人也提出过这个问题,要用一张照片说个故事。这很难,因为微观世界太小了,说个宏观的故事不太现实。但我觉得可以留点空间,让观赏者有想象。原来我始终把微距当小品来定位,但小品能否走出我自己的路,这几年我闭关在家,我也在想。现在我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认可的。我举几个例子,我的一张照片拿过2014年国际郎静山大奖,现在又能在中科院昆虫博物馆有一些展示之地;另外,前些天,尼康公司人员看到我的照片希望能和我合作。我觉得,他们如果能给我一个平台,对微距有推动作用,我的理想就达到了。
上海.摄螂的昆虫摄影作品
Photofans:我注意到,你把每张照片的光圈和快门数据都贴在了现场,你用的相机镜头是什么?是如何控制景深的?
上海.摄螂:尼康D700和200微,一般景深在2-3毫米,我用f/8-f/11多一点。我自己为了便于和大家交流微距摄影,总结了三十字拍摄要领,其中有一条是景深可忽略。
Photofans:这三十字是什么?能分享下吗?
上海.摄螂:1.熟悉微焦段(用专用测试镜头的测焦表了解自己所用的微距镜头的有效焦段,精确了解与掌握自己手中微距镜头的不同对焦距离和分别有效焦段)。
2.善控焦平面。为确保达到某一主题清晰度,用可调式之平台,调整主体之角度,或者变换机位角度达到彼此呼应之元素与同一画面与镜面平行、等焦。
3.找准对焦点。微距较为头痛的关键就是对焦,找准了明确表达主体、意向目标,也就等于充分挖掘了你的微距镜头的功能!也就是说,你的对焦点放在了前焦深的某一点,那么你的原有的有效焦段最起码打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折扣,反之、你的对焦点放在了后焦深某一点效果也同样打了折扣。
4.掌控主轴线。确保画面中的主体方位与设定背景的关联部分应该在同一主轴线上
5.层次可忽略。微距镜头特性——短焦段、强渐变。刻意地在微距画面追求层次并不可取
6.把好天地关。所谓天地,就指画面不应该出现漏白(漏出天空部分)、漏黑(载体或背景没有层次的黑色投影),确保微小画面的平整协调,欢快明亮。不漏天,避免出现与画面无关之白块与天空,不漏底,避免出现与画面无关之主体与载体黑块或黑斑。
上海.摄螂的昆虫摄影作品
Photofans:有些昆虫,行动非常快,你是如何对焦的?
上海.摄螂:比如有次拍蚂蚁,我等了三个小时,先在底下一块橡皮泥上插着道具,让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拍蚂蚁也改变了我,我以前给别人说,微距摄影原则上要用手动对焦的技巧,但有些昆虫跑得太快了,只能用全自动跟踪对焦和高速连拍。我在道具上放了些蜂蜜,有一次,它在那大概停了1/4秒,于是用高速连拍拍下了。蚂蚁是不停在运动的,我真的相信,它是种勤劳的动物。
蚂蚁 上海.摄螂作品
Photofans:感觉你像个导演,给昆虫一个舞台,让它们自己表演。
上海.摄螂:是的。前期我预设好背景虚化的效果,画面的曝光,当它姿态达到我的要求时,就拍下来,用高速连拍,拍下它的精气神的姿态。
上海.摄螂的昆虫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