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给了我们摄影人一个全新的拍摄课题。如何记录生态的野性之美,可能对于一些刚入门的玩家来说显得有些神秘。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生态摄影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题材——打鸟的拍摄攻略。
生态摄影的出发准备
出发之前首先要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地形情况、此次拍摄的目标习性生活环境等,并准备相应的拍摄设备及相应的伪装方式。准备好摄影器材及附件,并准备好备用的存储卡、电池等,检查好相机的各种设置。
拍鸟近几年装备越来越专业,镜头也要武装到牙齿才行
尊重拍摄主体
生态摄影源于我们对自然,对野生动物的热爱。拍摄之前,我们首先应对拍摄主体足够的尊重,对其进行调研,把拍摄主体的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因自己对它们了解不足伤害到它们或是对它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不干扰动物的习性,尽量避免通过食物、鸣叫等改变其自然行为的方式进行诱拍;与拍摄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长期距离过近导致其降低了对人类的防范或迫使其离开所在的巢穴和区域; 拍摄时选择与环境颜色相似的服饰,切忌鲜艳,保持静止,如有条件可利用帐篷、车辆等伪装拍摄,时刻保持隐蔽和安静;维护好拍摄地环境,不随意丢弃杂物,离开时要带走所有的遗弃物;如拍摄育雏镜头时,避免对巢穴周围的环境造成改变以引来其它猎食者;不公布动物巢穴和未出巢的哺育照,不公布珍惜动物的栖息地。
打鸟人群日益庞大,大家对于鸟类拍摄热情高涨,我们最好要学会和鸟类保持距离。
保证人身安全
尽量避免独自野外拍摄,在拍摄前需先熟悉拍摄环境,不在危险或有潜在危险的地方进行拍摄;防止蚊虫叮咬,尽量身着能扎紧领口、袖口、裤口的长衣长裤;尽量避免惊扰危险性较大的野生动物,如拍摄这类题材尽量在安全处远距离拍摄或车中拍摄;尽量远离水位提升的河流、泥泞的湿地,海边拍摄需在涨潮前提前退出切忌恋战;车拍时要观察好路况及环境,避免陷车、剐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