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北非谍影》,让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闻名于世。而在卡萨布兰卡,也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建筑,就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其由摩洛哥已故国王哈桑二世决定建造,并以其名字命名。这座清真寺由法国建筑师米歇尔·潘索融合摩尔传统与当代科技,以《古兰经》"真主是光明"为灵感,让建筑与海洋、光影共生。整体历时5年建成,有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
焦距:33mm ISO:200 光圈:F8 快门:1/800s
卡萨布兰卡的晨风裹挟着大西洋的咸涩,穿过穆罕默德五世广场的瞬间,那座悬浮在浪涛之上的白色圣殿撞入眼帘。哈桑二世清真寺以221米的高度刺破天际,海浪在它脚下碎成珍珠,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摩洛哥人说的:"我们的清真寺不是建在海边,而是从海里生长出来的。"
焦距:28mm ISO:100 光圈:F5.6 快门:1/1000s
焦距:55mm ISO:200 光圈:F8 快门:1/1000s
尼康Z6 III和Z 28-400mm f/4-8 VR在这里如鱼得水,可拍人文、可拍建筑、也可拍特写。而哈桑二世清真寺精美绝伦的设计,也在Z6 III精准迅速的对焦,对光影的出色表现下,清晰完整的记录下来。
焦距:28mm ISO:2000 光圈:F5.6 快门:1/40s
焦距:28mm ISO:2000 光圈:F5.6 快门:1/50s
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向全世界的穆斯林敞开大门,并可接纳游客参观。除祈祷时间外皆可参观,不过非穆斯林只有贵宾和经特别允许才能进入主体大殿内参观,而各国穆斯林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
焦距:14mm ISO:1400 光圈:F4 快门:1/50s
焦距:15mm ISO:2800 光圈:F5.6 快门:1/50s
穿过刻满古兰经的青铜大门,进入中央大厅,脚下马赛克拼出星辰轨迹。这里总共有78根花岗岩立柱象征伊斯兰78个学派。头顶上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穆克纳斯"蜂巢式钟乳石穹顶,阳光会穿透雪花石膏雕花窗格,在祈祷大厅地面投射出万花筒般的光影魔法。
焦距:14mm ISO:2200 光圈:F5.6 快门:1/50s
焦距:14mm ISO:1400 光圈:F5.6 快门:1/40s
中午,礼拜厅穹顶开始滑动。1100吨雪松木可滑动穹顶如同《一千零一夜》中的魔毯,在液压系统驱动下缓缓开启。阳光瀑布般泻入大厅时,我注意到立柱间的液压升降讲经坛——这个藏有蓝牙麦克风系统的现代装置,表面却覆盖着14世纪风格的雕花铜板。这是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这里我再次换上Z 14-30mm f/4 S,才将将能把这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的中央大厅拍摄下来。
焦距:105mm ISO:4500 光圈:F6.7 快门:1/125s
如果你是在斋月期间到来的话,那夜晚最是魔幻。月光会将清真寺染成银白色,三三两两的市民提着铜灯来赴露天晚宴。宣礼塔顶会亮起激光束,一道始终指向圣城方向的绿光,是这座海上灯塔永不熄灭的航标。
焦距:33mm ISO:100 光圈:F11 快门:2s
焦距:34mm ISO:100 光圈:F11 快门:2.5s
当夕阳将宣礼塔的影子投向大西洋,建筑与自然完成日暮时分的五次礼拜。这座用现代混凝土浇筑的古老诗篇,既是摩洛哥向海洋的深情致意,也是人类用永恒对抗流逝的青铜注解。正如铭刻在正门的《古兰经》文:"我的主在神圣的领土上,建造了一座房屋。"在这里,信仰不是固化的教条,而是海浪与花岗岩碰撞出的永恒交响。尼康Z6Ⅲ也再次以其卓越的性能,为我记录下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终极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