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轻量化说不——第八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4日——2023年5月31日
展览地点
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
主办单位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
策展人
孙粹
学术支持(第八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委员会)
陈小波、邓启耀、顾铮、李媚、石宝琇、孙振华、闻丹青、于德水、杨小彦、张献民、郑梓煜(以姓氏拼音排序)
*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前言:对轻量化说不!
“轻量化”这一概念来自工业领域,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其优势在于减轻重量,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及更快的速度,即:减重增效,提高产能。但在知识生产和文化实践中,却是反向的,因为文化实践有着不可能承受之轻的使命。
互联网及科技的快速迭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快捷、高效、智慧是现代生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却不自觉地被裹挟进信息茧房所形成的舒适区,每天被来自大数据精准投放的信息所充斥着,对各类快消文化津津乐道。这些,看似美好,实则被禁锢。对于内容传播和媒介载体的轻量化保持一定的警惕和距离,是文化艺术实践者应该保有的底气和勇气。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简称“侯奖”)一直致力于推动纪实摄影对中国社会的持续关注,不推崇散漫、碎片的拍摄,拓展纪实视野,鼓励纪实摄影的个性表达,这是“侯奖”的使命所在,也是越众历史影像馆承接“侯奖”以来的坚持。这份使命和坚持并不是单一的呈现苦大仇深般的生存之重,而是摄影师的持续实践让观者感受、体悟文化的多元维度和价值。在数码技术和手机摄影成就了“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侯奖”这个看似门槛过高、分量略重的项目奖,虽显得格格不入,但却弥足珍贵,在摄影实践方面,它做到了——对轻量化说不。
在第八届“侯奖”作品展的策展实践中,我们打破以往固有的奖项级别展示方式,通过平视所有获奖、提名及入围项目,从作品本身出发,把项目作品分为六大单元:乡村•乡景、城的进行时、个人视角/个体记忆、它们X他们、小城故事•乡愁和新景观。一方面呈现当下纪实摄影所关注的主题及方向,另一方面也试图从拍摄手法的多样性上进行探讨:有的遵循传统叙事和侧重文献的完整性;有的凸显社会责任和文化意识;有的忠于自己的感受,重视自身的表达,突破理论和传统摄影所要求的规矩意识;有的追求摄影加各类学科的组合,感受跨学科的学术傍身所带来的分量;有的喃喃自语,表达超越自我感知的空间叙事等等。整体看来,第八届“侯奖”用真实的情感、微量的观察做纪实表达的项目居多,这也说明当下的纪实摄影实践已经与侯登科及前辈们所处的年代有很大的不同,关注的主题和社会状态也有着时代的差异,同时也在极力地向个性化的方向上探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一边在内容上对轻量化说不,一边却绞尽脑汁地用看似轻量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观者前来感知,这是矛盾的两面,如何制衡,如何平衡,也是未来即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是为记,亦为提醒。
越众历史影像馆
策展人孙粹
1\ 乡村•乡景 /
曾经的“桃花源”,重构后的乡土中国
01《大汖村最后十三人》 王晓岩 获奖项目
02《寻乡记》刘江 入围项目
03《隐逸的白鹿》 李小舟 入围项目
04《俺村老把式》 高乐村 入围项目
05《家史》 李亚新 入围项目
06《新乡景》 潘世国 提名项目
2\ 城的进行时 /
你我的城市景观、生活图景
01《中国“白宫”》 吴国勇 入围项目
02《漫漫寻缘路》 商根顺 入围项目
03《花胶记》 沈起屹 入围项目
04《手工劳动时代的打工生活》 占有兵 提名项目
05《不夜城》系列 邹京耀 入围项目
06《新城》 曾戈 入围项目
07《浪人笔记》 陈雨潇 入围项目
3\ 个人视角/个体记忆 /
用真实的情感、微量的观察做纪实的表达
01《青春》 王士杰 获奖项目
02《异域绽放的木槿花》 安琪 入围项目
03《和谐》 谭秋民 获奖项目
04《摩诃》 周亚楠 入围项目
05《你若可回家》 白杉 提名项目
4\ 它们X他们 /
它们已然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1《它们》 俞丹桦 入围项目
02《动物资本论》 王翰林 提名项目
03《一块玻璃的距离》 余华强 入围项目
04《以鱼之名》 刘丹 提名项目
5\ 小城故事•乡愁 /
回不去的故乡,无处安放的吾心
01《矿区阜新》 刘亚东 提名项目
02《方圆几里》 吴美珍 入围项目
03《归去来兮》 陈亮 入围项目
04《难平》 陈秋实 入围项目
05《时间的原野》 淘喜 入围项目
06《石棉》 何苗 提名项目
07《平川平川》 毛鑫 入围项目
08《禹的水》 吕格尔 提名项目
6\ 新景观 /
超越自我感知的空间叙事
01《南渡》 田建明 入围项目
02《无字碑》 姜致远 入围项目
03《永定河》 赵亿 入围项目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