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照片的干预
干预还有另一层意思,它是指对已拍摄好的照片的干预,而不是对拍摄时的条件的干预。这个词进入数码摄影时代后变成了“处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另外一回事。确实,处理过程是拍摄之后在电脑上进行的,但数码处理也可以是摄影师在拍摄现场时预先构思好的,作为创作的后续步骤。就和实际干预一样,尽管很多情况下,图像处理都是有正当理由的,但很多人会认为它会让照片变得不纯洁。
随着角色的不同(摄影师或观众),后期干预(或处理)也会有两面性。对于摄影师,调节、改变或清理等操作和拍摄期间所做的事一样,是图像创作的一部分。它们只是创作流程的前后阶段。而对于观众,他们一般无法知道所有创作细节,如果他们察觉出来了,就会觉得这两项活动是相当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原始照片的内容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被锁定在胶片或Raw格式文件里了。任何后期操作都会让照片看起来像另一幅图像,或者另一个版本。
当然,观众通常都无法知道摄影师在拍摄前后如何进行干预,干预程度有多强。如果他们知道了(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多,因为从业余爱好者到博士研究生都在研究著名的照片),他们会对数码处理有不同的反应。在摄影论坛上,对于知道布莱恩·布雷克的《雨季》人像的创作过程的人,他们会为其中的人为安排感到吃惊,同时又会产生一点失望。典型的反应是“天,我以为她是站在雨中呢”,然后是“不过这始终是一幅好照片,它早就在摄影师脑海里构思好了。”大部分人心中的观点是:无论发生过什么,它最终还是被拍摄到胶片上了,因此这是一次真实的记录。而值得一问的是,如果这幅照片是在影棚里拍摄的,而不是在户外,它看起会不会没那么“自然”呢?
如果照片的数码处理被发现了,大部分人的反应却大不一样,他们会更敌视这种做法。除非摄影师是以后期处理作为照片的主题思想,就像托马斯·鲁夫的《蓝眼睛》 ;又或者有意将处理痕迹保留得非常明显,就像大部分广告照片一样,否则这样的干预会被视为造假,可以回顾“造假”一节,尤其是埃德加·马丁斯的例子。
本书中并不打算从大量的数码处理案例中拿出一个作为例子,来看看1954年尤金·史密斯用黑白负片拍摄的一幅照片吧。它是尤金·史密斯的一个著名图片故事的开篇照片,故事主人公施韦泽医生在法属赤道非洲的兰巴雷内开设了一家医院。史密斯自己扩印了照片,包括这幅极具冲击力的开篇照片。为了达到史诗般的效果,它整体被扩印得很暗,遮阳帽和施韦泽脸上的高光则有意处理得曝光过度,看起来就像光环一样,把主人公表现的更神圣。在右下角,可以看到一把锯子和一只手的剪影,但它们来自另一张完全不同的底片。格伦·威伦森(第81页有他对《乡村医生》的评论)的解读是,这些增加的元素能强化说明施韦泽亲自担任木工的事迹,突出救世主般的形象。考虑到史密斯对多层面演绎的着迷,考虑到照片的标题—“仁慈的人”(Man of Mercy),以及文字的第一段—“人道主义者,温暖,就像圣人一般”,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别出心裁。
法属赤道非洲,加蓬兰巴雷内;
施韦泽医生和木匠在查看教会医院的建设,1954年,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摄
这幅最终发表的图像是史密斯精心处理和扩印的结果,右下角的锯子和手是从另一幅底片上移过来的。
现在,扩印时的影调调整是一回事(那是出自史密斯的经验和细心的结果),而把其他底片的内容搬过来就是另一回事了,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是很强的修改。史密斯本人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对事实真相的重新安排。”他声称,这幅照片是连续5天日夜不停地马拉松式暗房工作的结果。史密斯认同作为客观事实的“更高真实”只是摄影的幻象,追求基本的真实并利用摄影技巧来取得“忠实”的最终效果才是真正的忠实。他写道:“这是我的看法……摄影里只有很少的真实,只有低层次的简单再现。在此之上的,是内心感受的传达,我觉得任何忠于现实的东西都忠于照片。”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师的洞察力——迈克尔·弗里曼解读经典摄影名作》
ISBN:978-7-115-33832-7
编著:[英] 迈克尔·弗里曼 译者:梅菲
定价:108元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摄影师在拍摄前一刻所作出的一系列影响最终影像结果的行为,通过大量的经典名作,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摄影风格、摄影类别以及摄影师在拍摄不同作品时的心理反应、思想状况以及行为倾向。读者可从中了解伟大作品的诞生,学会解读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