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 ⑩ 杨泳梁

杨泳梁《设色山水》


 艺术家:杨泳梁 


1980年出⽣于上海嘉定⽼城,⾃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2000年代初期,他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毕业,此后开始从事多媒体艺术创作。⽬前在纽约和上海两地⼯作、⽣活。


杨泳梁的作品撷取⽆数的城市影像,通过数位合成、重构并⾰新了中国⼭⽔。远看是⼀副⽓韵⽣动的⼭⽔巨册,近观却似⾛进现代⽂明发展的缩影。他的作品常年于国内外展出,并在全世界被多个重要美术馆、公共机构收藏,包括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纽约⼤都会博物馆、波⼠顿美术馆、⼤英博物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


提到“山水”,你会想到什么?对艺术家杨泳梁而言,“山水”不仅是创作主题,更是他与古代文人及传统艺术的联结和回应。它代表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传递着古人的观念和精神境界。如今人们所说的乌托邦和避世理念都能在其中找到根源。


2006年,杨泳梁开始创作《蜃市山水》,用零落的城市建筑景观组合成一系列“水墨画”。他擅于在创作中模糊时间概念,使人们置身于虚幻与现实中。他将生活中拍摄的素材拼凑组合成另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形成独树一帜的“数字山水”。


实际上,在其以往作品中,观众总能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沉重。而疫情期间,杨泳梁在纽约想着家乡上海,逐渐意识到当人们真正面临灾难时,比起反思和担忧,更应心怀希望、憧憬美好。因此在新作“设色山水”系列中,他构建了一个充满色彩的新世界,通过鹿、白马和孩童等不同意象寄托对生活美好的温暖期望。


幼鹿,艺术微喷,110×110CM,2021



现代人的反思


“数字山水”的创作基于艺术家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反思。杨泳梁在作品中不断强调城市化进程和人与自然存在的矛盾。他通过工业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探寻事物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这些都源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他在上海嘉定长大。在其描述中,嘉定与上海市中心的城市面貌很不一样,带有更多小城镇的人文色彩。艺术家回忆起小时候,那里的一切都令他怀念。


直到上大学,他才真正搬到上海市中心,感受大都市的变迁。而当杨泳梁再次回到嘉定时,熟悉的环境也彻底发生了变化,儿时的痕迹不复存在。这一切都给他带来了不小冲击,也为其创作奠定感情基础。


伏虎,艺术微喷,110×110CM,2021



传统与当代


杨泳梁创作参考的第一件作品是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用现代技术将城市高楼以及工地等元素重新演绎组合成“当代传统山水图”。他从小学习传统绘画和书法,上大学后主修视觉传达。这样的经历使其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将科技媒介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视频作品《五龙图》则是之前《九龙图》的延伸,实际也是另一种技术的转化。杨泳梁认为,后疫情时代,视频作品比VR更实用且传播更广,观众无需去特定场合体验作品,视频随时随地都能被看到。现代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可灵活转换的条件。


在其看来,无论欣赏视频还是体验VR都与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中的“卧游”相似。古人无法到处游玩,因此当他们欣赏一幅画时,会全身心地感受并跟随创作者在作品中游山玩水,也就是当代流行的“云旅游”。


猕猴,艺术微喷,110×110CM,2021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似乎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杨泳梁觉得中国传统艺术更多是艺术家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向内而生。正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该体系却很难快速适应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


另一方面,古老的艺术的确太不符合现代人的主流审美。未来,人们可能只会在特定的文化空间里看到传统艺术。但这也是其不断以新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的原因。文化传播和传承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猎鹰,艺术微喷,110×110CM,2021



艺术家访谈


朱:传统文化的当代语言转换是很多艺术家包括设计师都面临的问题,你如何处理传统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不同的创作方式?


杨:我对新事物也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和尝试。当新事物出现,我首先会思考它与我的关系,在创作中能否使用。我始终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而非创作来源。时代在发展,很多事物更新换代太快,但真正的艺术无论你什么时候看,其价值始终存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有很多种可能性,是一条可无限探索的路。当代很多艺术家都在用不同方式呈现它们,这种文化根基本就是与生俱来的。


孩童,艺术微喷,90×130cm,2021



朱:“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标志之一,在国际上也被视作中华文化的符号。作为艺术家,你如何看待这种符号性认知?


杨:实际上,这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符号”,若人们将符号标签化,不去真正了解文化以及历史背景,那肯定是片面的。所有事物都不能被单向理解,当人们直接给某件事或某个人贴上标签,而不去真正了解他们,那么这种理解可能永远都有偏差。


白马,艺术微喷,90×130cm,2021


朱:你作品中的反思和忧患让人想到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诗人,你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和启发吗?


杨:肯定会的,例子太多了,比如赵孟頫以及很多宋代书画家。我认为他们是集传统艺术文化之大成者,其中的境界和思想即使今时今日被拿出来探讨也十分耐人寻味。


大雁,艺术微喷,90×130cm,2021


朱:你认为艺术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又如何定义艺术家这一身份?


杨:实际上,我认为艺术就是一面镜子。艺术家作品代表他的世界,作品如其人。但艺术不是说教,并不需要教会别人什么。至于观众是否能从作品中有所共鸣,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文化背景有关,人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艺术家与哲学家不同,不需要给人们传递某种观点,追求内心且真诚的作品就会打动人。艺术家首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


猎犬,艺术微喷,90×130CM,2021



本文来源于《时尚芭莎》艺术部

编辑、采访、文 / 朱仪丹

摄影 / 杨泳梁


美图欣赏

日系天桥上的JK制服小姐姐 I
一花一世界
又见 秋
春的味道
一组复古 I
酒吧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