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巧敏《罔两》
艺术家:舒巧敏
现工作生活于浙江丽水。2021年,作品《罔两》入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获2021丽水摄影节优秀展览;2019年,作品《乡村舞台》获2019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摄影师;2017年,作品《无名山》杭州江虹艺术馆个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届“非常·西湖”影像艺术展;2016年,作品《人造名胜》江苏郎静山摄影艺术馆个展。
艺术评论
舒巧敏:罔两
文/姜纬
一看到年轻摄影师舒巧敏这部作品的名称,我的头就有点大了。好在他在自述里解释了出处:庄子《齐物论》造“罔两”一词,意指“影子的影子”。
舒巧敏以瓯江鱼类为母题,为家乡的影子。他将鱼“拆解”,并运用多种工艺技术方法进行视觉处理,展开对“瓯江”的认识。就此而言,从名称到内容,舒巧敏是一个自找麻烦的摄影师。但反过来讲,不自找麻烦,就不足以建构他的整体认识。有想法的摄影师,常常在照片中“演化”着各种自我,我是复数的。
幻NO.1目
摄影到今天,必然有一些摄影师对宏大叙事往往流于太粗框架、太理所当然、太只此一途线性叙述产生不安与疑虑:人不是这样看世界的,至少不是这么单调的,人的目光自自然然地有所选择,从而也大量地视而不见。
这些摄影师会被其中某一人某一物某一动人景象所吸引,盯住它凝视它再次寻觅它,驱动个性化的认识旅程,从摄影的发展变化来看,这是基于人和世界更精细、更不可轻易舍弃也更不确定关系的察觉。为此,舒巧敏决定退后半步,先耐心地、烦琐地、均等地、尽可能详细地,把他的认识置放在这样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基础之上。
幻NO.6神经系统
《罔两》系列里的一个个分支,各自不同,又互有关联。作为观众,我要设法辨别它们作用的大小及其内容的微差,通过它们去理解摄影师的行为思路。我相信,舒巧敏每一幅作品是完整内容构成的一部分,一个连接点,而且还是让他自己和观众豁然打开、确认位置所在并得以穿过它让比较奇特的形式也加入其中的那个地方那个时刻,仿佛庞然巨物在波浪中间泅泳的景象。
皮肤色
舒巧敏捕捉追索这景象的影子,把它当作某种象征来显示,清澈和神秘并存,这里面蕴含着发现、推断、周详的计划。这些作品不是写生,不是写实,它们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事物,记忆、心思、情感和想象力的具体表现。
《罔两》系列基于摄影史且面向未来的各种工艺方法,与生物、江河、家乡这样的特定对象,可谓是相得益彰,既是文化记忆的钥匙,其质感造成的肌理效果也焕发出时间的光晕,视域在“时间”的洪流中得以延伸和扩张,造就着摄影师、观众、作品之间的感官共振。
幻NO.7卵
舒巧敏须找出每一个点细微、不确定的彼此关系,尽量恰如其分地联结起来,尽量干净生动地加以映照,这就让他的创作成为一项很难快起来、得一试再试、极不“划算”的工作。或许正是这样,他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表现的世界的沉重、深邃、广阔。
幻NO.4胸鳍
更深入,更积极,是优秀摄影师不断探求察觉的绝对必要,不是一次,而是连续;不是只这几个点,而是一整个行进轨迹。也因此,这不仅是美学表现问题,而是关乎认识问题的路径、关乎认识可否再往下进展的可能性。
那么事实上,无限的可能性,是摄影时至今日还能存续的依凭和理由。
印相学:蓝晒
姜纬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出版策划人。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 担任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学术委员和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终审评委,“艺江南”长三角摄影艺术周总策展人,以及南方多媒短片节、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上海市摄影艺术展、“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重庆市摄影艺术展、“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的评委,中国罗平·新风景摄影展、“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宜宾人文地理摄影年展的学术主持。
“罔两”与造物者
文/王培权
源于西方的摄影术,在科学逻辑上称之为“照相”,即通过“照”的物理化学手段,将现实之物转化为“相”。摄影的英文单词“photography”源于希腊语,是“光线”和“描绘”两个词汇的组合,即“用光线绘图”,所以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摄影也是“造”相和“造”影的过程,“相”并不是现实的附属品和衍生物,而是一个新的创造物。
摄影产生于西方,其作为艺术形式,自然而然携带着西方的艺术基因。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摄影在中国的传播实践,无不和西方的艺术理念方法紧密关联。随着信息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融,西方艺术史的各种创作理念手法更是被中国摄影师广为熟知,并不断在实践中应用,西方的艺术理论体系也成为国内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
造山水
追溯摄影的起源,最早是在中国。墨子在春秋时期就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并留下记录,这是理性认知层面的探索。到了哲学思想,庄子在《齐物论》中缔造了“罔两”一词,意指“影子的影子”。郭象在《庄子注》独化论中说到,“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这个影子的影子,就是的本体论与人生境界想统一的哲学世界。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一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关系,并将“本体”落脚于“境界”的全过程。这样的认知方法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偏重理性实证的哲学体系是有较大差异的,它能让主体的感性认知显现出更大的创造性。
印相学:铂金
舒巧敏借“罔两”一词,为他的作品建立了两个体系。虽然以瓯江鱼类为创作主题,但作品中“鱼”的内涵已被转化和外延,作品真正表达的核心是“瓯江”,瓯江是他成长的记忆构成,也就是说,瓯江是他自己“内心”的影子,而鱼又是“瓯江”的影子,于是就出现“影子的影子”。作品中的两个体系,一是理性研究探索层面的摄影术,他通过古典工艺、医学生物影像、负像、现代数字影像等技术手段应用,让这些技术为“影子的影子”视觉化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他对鱼的各个肢体部位、器官组织进行实验解剖式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强烈的生物学视野。第二个体系,是关于最终的影像结果,这个结果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标准之上,却是感性的、抽象的、诗意化的,这样的呈现方式,恰恰源自于中国的精神文化体系,如同“罔两”来自于“景”和“形”的数度转化。
印相学:数码PS
当下的摄影创作,“西为中用”已是普遍方法,但如何把中国传统对世界与本我关系的认知结合到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如何将摄影术这一泊来之“体”,充分结合到精神文化表达之“用”,需要在摄影技术史研究和具体实践上具备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深刻领会与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舒巧敏作为一个“罔两”的“造物者”,通过作品建立了一个东西方文化共生共存、哲学观和方法论有机结合的整体,这恰恰就是这件作品能够产生价值的原因所在。
印相学:铁银
王培权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丽水摄影节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曾获第三届浙江摄影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