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几年有人和你说,摄影进入到无反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怎么可能?但是随着今年佳能的首款全画幅无反系统——EOS R加RF镜头组成的专微系统,让早两年还只是当作专业摄影师的备机,或是当作是影像高端玩具的无反相机,或是大家俗称微单相机,正式走上了专业影像领域的快车道。
RF卡口 影像的进化
RF卡口,应该是既EF卡口后对摄影光学技术的又一次进化。54mm内径尺寸,应该是对EF卡口一种很好的继承,不过要是仅仅是继承,那也就不会有RF卡口这个系统了。
12个金手指触点以及20mm的法兰距,这才是RF卡口的升级核心。12个触电的设计,相较EF卡口多了3个触点,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数据交互,在机身和镜头之间进行流转。相当于在相机和镜头之间,建立了一条高速公路。
基于高流量数据交互,我们也看到全新一代的RF镜头,几乎都具备了一个镜头环调节功能。也就是说,EOS相机从原本的双拨轮设计,变成了三拨轮的设计。虽然只多了一个调整拨轮,这对于体型小,可用面积有限的微单系统来说,会带来巨大的操作便捷度的提升。而多出来的数据交互,如果只是用作调节设置,未免有些浪费,一旦佳能想出了基于大流量数据传输的镜头玩法,也许未来镜头会给影像带来更多可用的空间。
当然RF卡口另一个具有总要意义的20mm法兰距,相比12触点来说还要更要一些。法兰距的转变,直接影响到的是镜头的设计结构。从过往的经验看,法兰距短更容易设计出小巧的镜头,但是相应的,在光学结构和光学素质上和制造成本上,达到一个平衡是比较难得。
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往往单反镜头应对短法兰接口的做法很简单粗暴,就是尾部多接一段就可以了,目前很多传统镜头的微单改良版,也是这么个思路。但是佳能此次的RF口镜头,并没有看到上述如此糊弄的做法。全新的RF镜头结构,镜头尾部贴着卡口还有一整组镜片,以帮助光线准确入射到每个像素点里。这种设计,在EF镜头中,只在EF 85 1.2L 镜头上看到过。
但在现行发布的RF系统的4支镜头上,每一只都采用这一设计,这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但这也是为了保画质和镜头体积的前提下,不得不牺牲的。
不过好在EOS RF系统是有EF转RF的转接环的。所以新老用户在镜头使用成本上,还能不必太过纠结。
头文字R 意义深远的变革
此次的EOS R并没有像以往的佳能相机产品一样以数字编号命名,诸如EOS-1D X、EOS M1、EOS M50等等这些带有明显番号数字的名称,佳能的粉丝已是习惯了通过看番号,来了解相机的定位。比如单数肯定比双位数专业,1、5、6、7各自代表了从专业到准专业的消费定位。
但是EOS R开始打破了这个传统,作为新系统的第一台相机,它都没像当年EF卡口的第一台单反——EOS 650那样,用数字规范其在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不过没用数字番号也有好处,字母R给人遐想的空间很大。R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是以Rexxxx这类形式出现,比如revolution(革命)、reborn(重生),但对EOS R来说,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重塑出色光学系统(reimagine optical excellence)。
发布会结束后,想想EOS R确实从外型上和30年前的EOS 650在外型上有那么几分相似。同样的溜肩膀设计,同样的小军舰部的。给人的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从这台相机也能看出佳能在全画幅专业微单领域的决心。当然,以现在佳能在单反市场的领先地位,专业全画幅微单市场对佳能来说应该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对专业摄影师来说,专业的影像拍摄还是需要像EOS-1D X Mark II这样的机器去完成拍摄,纵然全画幅微单拥有了像1DX一样的拍摄表现,要转变大众对于微单的信心,也还是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但是相机小型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正如全文开头的那句话,全画幅无反相机的进程已经走上快车道。
写在最后 EOS R和RF的野望
佳能EOS R和RF系统的发布过程中,反复提及的是对佳能EOS老用户的关照和未来影像技术。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单反用户转向无反相机的势头越来越猛,第二,佳能对于专微市场的需求很有信心。其实对佳能来说,无反相机的技术积累,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就看佳能如何将自己的这一手好牌,打出自己的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