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全部照片都是用灯架上那只孤单的小灯完成的。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调整一下角度,挪到这儿再挪到那儿,另外每过一阵子就换一片凝胶滤光
片。更衣室的窗户就是我的控光附件,它是镶嵌在大楼中的柔光灯箱。我敢肯定建筑师在设计大楼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摄影师的需要,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帮了大忙。
闪光灯距离窗户大约3~4 .5 米,这让光线可以有充足的距离像日光那样扩散开来。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光源的位置越远效果就越好。但对于小
型的、使用电池驱动的闪光灯来说,这是我能够保证房间内仍有足够闪光功率的最大放置距离。
触发方式采用光信号TTL 引闪。在现场布置图中可以看到是如何实现引闪的。通过将3 根SC-29 引闪线缆串联在一起,就可以在保证仍能实现TTL 信号传输的前提下,拖着一根长辫子在屋里到处走了。我把作为指令器的闪光灯用Justin夹座固定在长凳上,并将闪光灯头变焦至200mm(为了集中传输功率并保证TTL 预闪信号足以穿透玻璃窗)。这样我就可以做到人在屋内,而可以随时对人行道上的闪光灯进行完全控制。
当像这样进行布光照明时,所做的实际上就是用不同质感与数量的光照亮房间。部分区域会比其他地方照得更亮一些,部分更衣柜将会显出光泽,而其他部分则会自然地落在阴影之内。我的建议是,一旦构建了一套这样的布光系统,可以先四处拍摄一些没有人的照片。只需拍几张照片,这样就好像天气预报一样,将会获得关于房间内曝光区域的参考信息。这可能还会包含一些惊喜,引导摄影师尝试一些可能从未考虑过的拍摄手法。这样的布光就像自助餐,可以到处转一转,看一看,随意挑选。
“不要满足于一个视角和一张漂亮的照片。拍几张,挪个地方,再拍几张,再挪个地方。”
下面该安排主体人物了。我找来曲棍球手Andrew,他身上出的汗不多不少刚刚好,我把他放在闪光灯投射过来的窗光里,小心翼翼地站在光路以外,以免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果然,磨砂玻璃带来了光质非常特别且明暗分界清晰的照明光。窗格的形状勾勒出背景环境,曲棍球手的影子投射到身后的更衣柜上。漂亮照片,轻松搞定。最终的拍摄参数为快门速度1/250s,光圈值f/3.5,ISO 200,D3s 机身,24mm镜头;闪光灯头加装半片CTO橙色滤光片,提供了一定的暖调;白平衡设为自动。由于希望勾勒出边缘与阴影,我对遥控闪光灯发出的指令是手动闪光,1/1—最大功率输出。这开了个好头。
试过顺光拍摄之后,我接着尝试了逆光拍摄。我移动了灯架的位置,只是一点点,使其位于玻璃窗后面偏向相机左侧的位置。对于这张照片来说(人物站在窗前),为了表现出太阳已经西沉的光线,我在闪光灯头上使用或者说换上了一片全饱和度的钨丝灯色温滤光片。现场使用24-70mm镜头变焦至29mm,快门速度1/250s,光圈值f/4。将闪光灯功率降低了一半,手动闪光1/2 功率输出—仍然使用TTL信号调整闪光输出。
前进!再加把劲,我还能从这个小闪光灯里榨出更多的可能性来。
我能感觉到,她金发碧眼的特质天生适合用纯净的光线与中间色调来表现,而不是日落的暖色调。还有呢!外面的闪光灯尖叫着:“放开我!”(事实上,最好要么时不时让它休息一下,要么就换上备用闪光灯交替使用,如果有备用闪光灯的话。假如用得太狠,它们会因为过热而撂挑子。所以最起码,请准备另一只闪光灯,装好新电池随时备用。)
接下来,正式开拍。这两张照片均以快门速度1/250s,光圈值f/2.8 拍摄,但使用了不同的镜头,因此镜头所包含的区域与影调也有所不同。这种拍摄手法的妙处在于,从拍摄结果看不出用闪光灯打了光。影子的变化非常细腻、柔和,还有几条轮廓清晰的影子延伸出去,这种效果是在室内使用柔光反光伞完全无法实现的。事实上,从这个角度,使用室内光源进行照明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因为更衣柜会把打过去的一切全都反射回来。广角照片用17mm拍摄,略窄一点的视角使用28mm 拍摄,并且使用了暖色凝胶滤光片为场景增加暖色调。
我注意到投射在更衣柜上的光线非常漂亮,所以打算好好利用一下,拍点轮廓清晰的肖像照片。此时,我再次使用最小景深的手法,用一支50mm f/1.4 镜头为Jabrill拍摄肖像(见下页)。(同时我把ISO调高到500。)凭借D3s 这样的拍摄利器,完全无需担心高ISO。这张照片使用快门速度1/250s,光圈值f/2 拍摄而成。光线效果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与冲击力。漂亮的光线就在那里,沿着更衣室房间的墙壁潜行。无需做其他任何事情,只需找到它,并把模特带到那里。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雕刻光线——小型闪光灯的超极限应用》
购买链接:http://item.jd.com/11219136.html
作者简介:乔•麦克纳利是世界著名摄影大师,“百名对摄影最具影响力的人”,2008北京奥运会十位摄影师之一。他还是柯达公司“在线传奇人物”和尼康公司“镜头背后的传奇人物”。乔的客户包括《体育画报》、《ESPN》、《国家地理》、《生活》、《时代周刊》、《财富》、《纽约时报杂志》、《商业周刊》、《滚石》等畅销杂志,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Target连锁超市、索尼、通用电气和PNC银行等著名公司和机构。乔曾获得Alfred Eisenstaedt最佳杂志图片奖、国际年度图片奖、世界新闻图片奖,以及《传播艺术》等著名杂志颁发的各种数不清的奖励。
他最著名的项目是《FacesofGroLmd Zero》(灾难中心的面孔)巨幅宝丽来照片集,该项目被认为是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艺术角度做出的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回应。本书是美国著名摄影大师乔•麦克纳利继2008年大红大紫的《瞬间的背后》与2010年的《热靴日记》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本书是《热靴日记》华丽升级版,作者除了在本书中带领读者探索热靴闪光灯在摄影中的应用,还通过详尽解析大量经典案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闪光灯的创意发挥。
内容提要:乔•麦克纳利在本书中大量展示了最新的摄影作品,这些精彩绝伦的作品都是他的用光杰作,堪称用光的典范。他从最简单的单灯应用出发,逐步扩展到双灯、多灯,以他亲身拍摄的杂志或商业图片的经验和感悟,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现闪光灯摄影的多彩世界。
无论您有多少摄影经验,您都能从本书中学到以前难以想象的摄影技巧,并在实战中领略到一名职业摄影师既有趣又迷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