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摄影基本方法,构思出最完美作品

摄影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并置,指的是在取景中将一样东西与另一样放在一起,并置从摄影发明之初便已存在。它很简单,但为画面增添了深度—构思方面的深度或图像形式方面的深度。经常是二者之一,但有时,如果我们运气好或加倍努力,也有可能一举两得。


在构思时,组合是无穷尽的,前景中的拍摄对象经常与背景中的某样事物并置,暗示二者之间具有联系。有时,或甚至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其实没有联系,但这并不妨碍摄影师表明某种观点。它很容易被滥用,这是件好事,因为它能产生无穷尽的构思,有些是愚蠢的,有些是深刻的,有可能解释场景,也可能会使它变得更复杂。它是一种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并置两样事物传递某种暗示,表明它们的并置可能等于某样新的事物。你也可以并置不同的图像形式,这样做能进一步加强效果,但说到底,它的终极指向依然是构思。


未察觉的并置


这个例子中的不刻意并不是在说摄影师,而是场景中的参与者。他们怎么会是刻意的呢?只有摄影师能通过他的拍摄位置,以及取景和镜头等,看出或传达出其中的联系。照片中有几座1935 年启用的经典英国红色电话亭,但其中有一个鱼目混珠的—它是英国电信公司向多位设计师和艺术家委托创作的伦敦“艺术亭”系列中的一件展品。为这个夏季项目拍照时,我很想发掘一些能把真电话亭和艺术亭并置的拍摄地点。这个地方就不错,特别是这件艺术亭展品乍一看和真电话亭很像(有很多展品和真电话亭一点也不像)。我在拍摄笔记里还记了一条,希望能拍到一些与路人的互动。如果艺术亭与人之间有某种形式的互动,而且艺术亭最好不只是被当做新奇玩意儿来观赏,那照片就能增色不少,但这种事是无法预测的。我运气很好,撞到了这个场景。


电话亭,伦敦,2012年


远近并置


这一概念是安塞尔•亚当斯发明的,包括一个很近的前景拍摄对象和一个背景中的拍摄对象,两者都十分清晰,以此展示两者之间某种有意义的关联。他在风景照中使用这种方法,而且非常细致。只是随随便便在前景摆块石头后面放座山可不行。它们必须有某种可比性,比如在图像上,或在意义上,或二者兼具。不用说,它是一种广角效果,也就意味着镜头位置的微小调整也能造成巨大影响。这个例子是中国云南一个湖上的鸬鹚捕鱼的场景,我很喜欢这张照片,首先因为这是我离鸬鹚最近的一次(只有几十厘米),其次,你可以在这一张照片中看到捕鱼的几乎整个过程—包括鸬鹚嘴里的鱼和防止它吞下鱼而系在喉咙上的绳子。但细节在于鸟儿与船和渔民之间的精确位置关系。


鸬鹚捕鱼,云南洱海,2007年


压缩


我本也可以把这一部分放在“光学”那个章节里,因为它主要是利用长焦镜头的特点,焦距越长,压缩效果就越明显。这是伦敦的千禧桥(又被称为“摇晃桥”,因为揭幕当日由于游客过多,桥体摇晃得很厉害,只好将它关闭,直到工程师加固之后才重新开放)。从南岸望去,就是面向圣保罗大教堂的广阔视野,很多电视剧喜欢在这里取景。与之相反的是,从北岸使用超长焦镜头(600mm)拍出了经典的压缩效果。要站在接近短点的位置上才能拍出这样的照片,桥体会显得比实际更陡,行人几乎都是同样大小。就连河对岸的行人也很明显,的确,桥上的人与远处的人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增强了这张照片的表现力。


从另一岸拍摄的更为传统的千禧桥广角照片


千禧桥,伦敦,2012年


堆叠


如果条件合适,远摄镜头,特别是较长的远摄镜头,就能创造出一系列立面的堆叠效果,就像一叠扑克牌一张张摞起来。这个例子正是如此,它是用400mm镜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拍摄的。这个例子中的堆叠效果是峡谷的一系列拐弯形成的,但这一效果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拍摄角度足够高,能够看到所有岩峰;夏雾和背光隐藏了每个立面中的细节,有助于让它们二维化;长焦的压缩效果(见前页)使各个岩峰看起来几乎大小相等。这一效果比较抽象,在风景中并不经常可行,因此在出现这种机会的时候就别错过它。还有一件事:画面中的所有事物都必须位于焦距范围内才能拍摄成功,而使用较长的远摄镜头时就得特别注意,因为这类镜头一般光圈都很小—在这个例子中是f/32,因此较慢的快门速度有可能导致反光镜震动带来的移动。


大峡谷,美国亚利桑那州,1990年


层次


场景的映像可以增加一重维度—我用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因为它把自己的表面细节和不同寻常之处在另一个层次中展现出来了。不同寻常之处在这个例子的仰光大金塔中正是一个突出特色。柱子上以具有缅甸风格的镜面马赛克拼贴装饰,每块小镜子的拼贴角度都不太一样。聚焦于柱子镜面马赛克中的寺庙映像特写会产生支离破碎、彼此相叠的景象,但其中又有一些可以识别的部分。多座金色佛塔以奇怪的方式呈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拍摄角度,能纳入一两个人物,表明照片的比例尺和环境。如果用更小的光圈或甚至混合焦距(见第6 部分“不可能的深度”章节)还可以将更多的柱子和装饰纳入焦距范围,但那样就会破坏天空与佛塔相融和重叠的效果。


用玻璃马赛克装饰的柱子


柱上的映像,大金塔,缅甸仰光,2009年


类画造型


这个术语来自古典绘画和戏剧,严格说来,它指的是一组人物很正式地摆出模仿历史场景的造型。更宽泛地说,它也可以指在某个完美瞬间,或至少是时机把握得很准的情况下,安排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著名的作品嘛,咱们还是不要回避它了,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里的这张照片既不是向它致敬,也没有模仿它。但有意思的是,《最后的晚餐》实在太有代表性了,以至于任何一张一群人围坐在长桌周围的长方形图片都会或多或少引起关于它的联想。这个例子中的场景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群朋友一起吃午饭,随着对话开始活跃,对称的布置和灯光都让我不禁想要把这个场景拍摄下来。我有充分时间架起三脚架,谁也没注意我。由于我想采用较长的格式,因此我拍了几张彼此交叠的照片,然后再左右拼接起来。这样我就能选择用哪些照片拼接,不过选择的关键在于最左和最右两端的人物之间的对比。


午餐会,哥伦比亚卡塔赫纳,2012年


剪影


剪影的诞生比摄影早一个世纪,一开始是以黑卡纸剪出的人物侧面肖像(当时制作肖像的最廉价方式)。它的特性决定了在画面中有两个层次—主体对象和背景—其效果和成功完全仰赖于这种层次和轮廓线。先进的数码处理能够恢复阴影和细节,它对某些照片非常有价值,但也使一些摄影师执迷于在照片中展现所有事物。但有时候,对观者隐瞒一些信息才能让照片更有吸引力,而剪影正是利用阴影隐藏细节的绝佳方式。这个例子利用欠曝形成剪影,而背景则非常丰富和饱和。这一奇怪的剪影是一个诡异的雕塑公园中的一组人物的巨大混凝土雕像。这个场景在明亮的晨光和从背后照射过来的黄昏光线中效果都很好,但黄昏的剪影多了一丝神秘感。


雕塑园,泰国东北部,1989年


动作巧合


在忙乱的场景中,如何让不同元素变得连贯一致,而非一片混乱,这是一大问题。有时利用拍摄角度或光线能够解决问题,但也有时得仰赖于场景中的动作。仰赖这个词可能不太确切,因为事情常常不顺遂人意,最后只不过拍出一片混乱。这个例子是印度南部的一座建筑物,照片中有一座公牛雕像。它附近还有一头活生生的公牛随意漫步着,印度的公牛就是这样。这种巧合能产生一张好照片吗?我耐心等待,尝试了几张照片—人们靠近、祈祷、离开。这些照片都很平庸。随后,突然有那么一会儿,牛抬头看了看雕塑,这时有个男人跪下去摸它的蹄子(印度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另一个人则正好举起手臂去触碰那座雕塑。这些动作的动机各不相关,但它们恰好同时发生,为混乱的场景带来了一些秩序。


雕像,印度南部,1998年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师的视界2》

[英]迈克尔•弗里曼著

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97468.html


内容提要:要创作出成功的数码摄影作品,设计是最重要的因素。从眼前的景象中捕捉到潜在的不同凡响的画面,然后将各种视觉元素组织成引人入胜的构图,一直是摄影的关键技能。国际著名的摄影大师迈克尔•弗里曼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系统、精辟的阐述了创作数码摄影佳作的关键技能,讲解了数码摄影构图与设计,向读者传授创作数码摄影优秀作品的关键技能与心得。


作者简介:迈克尔•弗里曼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摄影家和作家,专攻旅游、建筑和亚洲艺术,尤其以特效制作的专业技能知名。他是一位顶尖摄影师,为多家国际出版社供稿,包括《时代:生活图书》、《读者文摘》和《德国国家地理》,他也是《美国摄影地区新闻》的长期供稿人,迈克尔•弗里曼现已出版了二十余部摄影著作,发售量超过一百万本。


美图欣赏

临济寺藏装环境人像 I
冬日花开
夜色中的少女
蓝色翅膀 I
风情万种!人像中欧风
日系天桥上的JK制服小姐姐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