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小编在CP+2015所拍下的EF 11-24mm f/4L USM剖面图,可以清楚看到镜头内部结构、材质与镜片的用料,其光学结构为11组16片的设计,光圈由9枚光圈叶片组成,采用EMD电磁驱动光圈设计,且具备圆形光圈的特性。
上图截自佳能日本官网,绿色镜片指的就是非球面镜片,EF 11-24mm f/4L USM共计有4枚,目的就是用来控制镜头像差,最常见的就是桶状或枕状变形;另外还有1枚Super UD超级超低色散镜片与1枚UD超低色散镜片,借此确保优异的影像品质,主要用来抑制色散情形,遇到高反差的拍摄题材最能看出效果。
EF 11-24mm f/4L USM在镜头前端镜片组与镜后端的镜片上均加入氟镀膜,藉此减少水分与油污的附著。
这三枚分别是EF 11-24mm f/4L USM最重要的非球面镜片,第一枚(前端镜片组)是直径达到87mm的研磨(ground)非球面镜片,第二枚是玻璃铸模(GMo)非球面镜片,第三枚与未展示的第四枚镜片均是玻璃铸模(GMo)非球面镜片。EF 11-24mm f/4L USM特别在第四枚镜片表面加入ASC空气球形镀膜,其目的就是降低反射率来降低耀光及鬼影发生的机率,这是继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之后第二次见到有佳能镜头使用这技术;另外在前两枚非球面镜片的内面加入SWC次波长结构镀膜,这是佳能在2009年所开发出来的镀膜技术,目的就是消除镜片与镜片之间,还有镜片到感光元件之间可能会产生的鬼影及耀光,这技术首次是用在EF 24mm f/1.4L II USM这颗广角镜头上,这也难怪改款后的EF 24mm f/1.4L II USM在画质方面无可挑剔。
上图是官方放出的MTF图片,首先看到11mm广角端的部分,开放光圈时的画质相当有水准,不过对比度的表现还是优于清晰度,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央到边缘的画质衰退情形并不明显;当光圈缩到f/8的时候,整体画质远比开放光圈时要好,且锐利度的表现也很优异,中央到边缘的画质几乎无衰退。再来看到24mm望远端的部分,开放光圈的画质平均差了广角端一些,尤其是锐利度方面,边缘画质掉比较多;当光圈缩到f/8时表现就稳定得多,整体画质方面也有显著的提升,稍后可以看看小编针对各项光学品质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