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南洋的秘境 EOS 6D探秘印尼爪哇岛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是印尼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印尼最著名的文化古迹。在结束了雅加达参观后,我们乘坐铁路来到古都日惹,这里是婆罗浮屠的所在地。


婆罗浮屠建于约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很可能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顶的佛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使这佛塔群下沉、并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EF16-35mm F2.8 L镜头仰拍婆罗浮屠的建筑风貌


没有文字记录谁是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为何而建。通过比较佛塔隐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谱的铭文,人们估计佛塔建造于公元八和九世纪。婆罗浮屠可能于公元800年建成。

 


身着民族服装的印尼穆斯林少女在婆罗浮屠参观,将她们收入画面,为辉煌的古迹增添青春和人文的气息,构图时将人物放在画面三分法的交汇点上


婆罗浮屠曾经在若干世纪中沉睡于层层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丛林之中。佛塔的遗弃依然是一个谜团。人们不知从何时起佛教徒不再到这里朝拜。有一种假设认为爪哇人在公元15世纪转变为伊斯兰教徒时遗弃了这座庙宇。另一种理论认为公元1006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发引发饥荒,当地居民只得背井离乡,佛塔也被废弃,而直到18世纪,这座伟大的建筑才被殖民者重新发现。

 

从婆罗浮屠建筑的一角使用EF16-35mm F2.8 L超广角镜头沿对角线方向拍摄,利用一株古树做前景


婆罗浮屠是作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同时代表着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灵深处。塔基是一个正方形,边长大约118米。这座塔共九层,下面的六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顶层的中心是一座圆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钟形舍利塔团团包围。每座舍利塔装饰着许多孔,里面端坐着佛陀的雕像。佛塔的建筑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约5万5千立方米石料。这些石料被切成合适的大小,由人工运至建筑地点。石块之间用榫卯连接。建筑完工之后工匠们在石块上刻下浮雕。佛塔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适应当地的暴雨。为防积水,每个角上都有装饰着滴水嘴兽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100个这样的排水孔,堪称及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之作。

 

近距离拍摄婆罗浮屠的建筑细节,使用EF16-35mm F2.8 L超广角镜头,既可以把底部的雕刻呈现出来,又可以展现每层建筑顶端的特殊建筑样式


婆罗浮屠景区位于日惹市郊,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整座建筑呈不规则的正方形,辉煌大气,当走进它时,只有使用超广角镜头才能将它的身躯收入画面


EF70-200 F4 L IS 镜头中焦段拍摄婆罗浮屠的精彩石刻,侧光下的浮雕充满了质感

 

EF70-200 F4 L IS拍摄石刻中那些久远的佛教故事和人物,婆罗浮屠由5层构成,每一层的底部布满了这些精美的浮雕,令人爱不释手,而XXBIS镜头出色的细节表现能力正是拍摄建筑细节所必须的

 


和全世界其他佛教建筑一样,婆罗浮屠众多的佛教造像也被各种文物贩卖者所破坏,其中被盗最严重的无疑是佛头,而通过拍摄他们残破的肢体,你仍然可以领略1000多年前工匠们精湛的工艺,佛像的躯体造型栩栩如生EF70-200 F4 L IS拍摄


 


值得庆幸的是,婆罗浮屠仍然有许多佛教造像没有被破坏,使用EF70-200 F4 L IS镜头从佛像后侧拍摄,EOS6D相机的景深预示功能帮助我在拍摄这种题材照片时精确的控制景深


 

EF70-200 F4 L IS镜头拍摄的建筑一角,一尊完整的佛像终于安详的呈现在画面中

 


婆罗浮屠建筑的上层,佛像的保存状况好一些,用EF24-105 F4 L镜头的中焦部分拍摄,营造自然的透视,展现建筑的细节和纵深感

 


经过艰难的攀爬,我们终于来到婆罗浮屠整个建筑的顶部,这里有三层圆台和舍利塔,三层圆台似乎象征着佛教中的莲花瓣

 


造型奇异的狮子镇守在塔顶的圆台上,使用EF16-35mm f2.8 L拍摄,这支镜头广角大光圈的特性,使我可以获得难得一见的广角背景虚化效果。


 

使用EF16-35mm f2.8 L镜头近距离拍摄顶部中心的舍利塔,营造夸张的透视效果

 


使用EF16-35mm f2.8 L镜头近距离拍摄顶部平台的佛塔,营造建筑的纵深感


本文导航

第1页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
第2页 婆罗浮屠
第3页 普兰班南
第4页 日惹王宫
第5页 科莫多巨蜥

相关文章

美图欣赏

时尚街拍
爱涌
绿漾
日系天桥上的JK制服小姐姐 II
绿地中山里之旗袍秀
荷花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