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polis, Athens, Greece, 1991 马丁·帕尔(Martin Parr)的这张照片名为《雅典卫城》,拍摄于1991年(Acropolis, Athens, Greece, 1991),选自系列《小世界》(Small World)。我首先看到的是背后的帕特农神庙,我没去过那个地方,它作为希腊的地标建筑,印在我的脑海里。同样印在我脑海里的还有明信片式的画面,通常这座建筑总是处于蓝天白云的前方,它会勾起我对地中海湛蓝色浪漫的遐想,假使天空是灰色的,我便会注意到残垣破柱,这时,它仿佛又代表了古希腊悠久的历史。 但马丁·帕尔框取的画面有些不同,它既不浪漫,又没有历史感。我的视线马上就定在了正在神庙前方留影的人群,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我可以肯定他们是东方人,尽管第一排最左边的老太太身着的衣物上印着中文,但从9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况来看,我更倾向于他们来自当时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这个场景我很熟悉,画面右侧那个半入镜的人正在给这个来希腊旅游的中老年团拍留念照,多数人望向镜头,有的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没有,倘若负责拍摄的人在此时按下快门,也少不了留念照里总有的几个“表情不到位”的角色。 这群人秩序稳定,但显然,帕尔并不是只想玩弄趣味,拍下一张“我拍别人拍照”的照片。画面左边,另一拨旅行团背着镜头站在那里,不难分辨,他们应是西方人,他们围在一起,或许正听着导游的讲解。 帕尔选择把两拨人和神庙同时纳入画面。这使得照片在声明自己不承担景点宣传任务,也不承担旅游纪念的任务之后,站定了自己的立场——它是一次对全球化旅游里的消费现象的看法。这个看法通过帕尔对周边环境细节的选择得以加深。从画面右侧那个负责留影的人腰部延伸出来的护栏线,给人带来一丝危机。这条线,连同右侧半个身子进入画面的人,与神庙土地上的碎石粗砾,给画面带来了不稳定性和粗劣感。而仅仅因为帕尔后退了两步,让现场的真相与可以想象的消费主义制造的虚幻美共存在一张画面里。 可以说,帕尔把自己的观点加在了照片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样带有主观意识和问题意识的摄影相当少见。对帕尔来说,这张照片和《小世界》里的很多照片一样,延续了之前他对家乡(英国)旅游产业的思考,转而从全球化,从一个个普通人都能认知的建筑形象切入,同时消解了经典的异域幻想。在帕尔这里,纪实摄影不仅是文献,也没有表面上义正言辞地向着善与美——那往往是被控制的结果。但我始终认为,作者没有怀着恶意去描绘世界,倘若你被他的图像刺伤了,只能说明你愿意蒙着双眼,忽视你不想看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