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篮子:苗族那一张张真实的脸庞


Photofans:在这连续的四次探访中,你每次去拍她的心情是怎样的?这四次之间有什么变化么?小女孩有什么变化么?


红篮子:阿辛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虽然没见过世面,但她并不排斥外人,反而长期的孤独生活,让她见到外人会倍感新鲜和好奇,每次上山到她家里,会有那么十分钟左右的“磨合期”,然后就是高兴,她乐于展示她所有能玩的东西,也习惯被拍照。


小女孩“辛”

红篮子 摄



Photofans:你是否希望这些照片能够改变她的生活轨迹?或者,希望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她的生活轨迹?照片是否已经改变了她的生活?


红篮子:自从辛的故事传开后,引来了众多网友们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几批爱心人士前往探望,送去了许多玩具以及生活和学习用品,跟外界的接触肯定会对她的生活轨迹造成正面的影响,她及她的家人知道,外面有很多关心他们的人,他们并不孤独,这也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有关她的照片和视频也使她在当地成了个小名人。


小女孩“辛”在村子里的简易教堂

红篮子 摄



Photofans:对于“辛”的关注,是暂且告一段落了么?


红篮子:辛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这远不是结局,她的人生刚开始,我会一直关注下去。



Photofans:你有没有打算对苗族这个群体进行一些系统的拍摄计划?最近手头有什么想要拍的题材?


红篮子:辛只是我在当地拍摄的系列故事之一,目前还在完善已经追踪三年的《姬的故事》,《小苗仙的故事》,《小小新娘》等,我想从这些故事着手,引申出整个那坡苗族历史及现状,并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和习俗,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这个边缘群体。


还不会做事的小孩子在村子里游荡。

红篮子 摄



Photofans:你使用的器材是什么?哪些特点吸引你选择用它?


红篮子:对摄影器材我没有特别的要求和喜好,只要能拍出照片就行。现在主要使用的是佳能5D2相机配合年初才购入的索尼A7s一起使用,用5D2因为那是我第一台全画幅单反,感觉用得顺手的相机就是好相机。进索尼A7s是为了拍视频,当觉得照片不能完整表达我想要的结果时,视频是必须的,还有一点就是看中它的轻便和高感,可惜用它拍照片时,色彩偏色严重,也许是我自己没调好相关设置吧。镜头就用的多了,但其实在实际使用中,为减少重量,经常是只用一只佳能2470拍到底。



Photofans:说说你在人文纪实这块的心得吧。


红篮子:在人文纪实方面,我喜欢有故事的人生,所以倾向于以记叙的形式,以时间为轴线,讲叙主人公的生活轨迹和他们的悲欢离合。基于这一点,我觉得:一,发掘很重要。发掘就是发现题材,毕竟人文不只是记录马路上的清洁工,城市里捡拉圾的流浪汉,砖厂里的孩子,也不是大型活动中摆着造型拍照的表演者。尽量回避人人都可以拍到的人物和场景,回避已经被人拍滥的题材,大千世界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宝藏等着我们去发掘,摄影是孤独的行走,而不是跟风似的围观,只要保持好自己的一份好奇心,就能找到尚未被发掘的题材。二,沟通很重要。认准的事情它跑不了,所以不用急于举起相机,所谓拍熟不拍生,要花上多几倍的时间,与拍摄对象交流,互相了解,让他知道你想拍些什么,也让自己知道,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在水弄苗寨拍片时,我就事先寻问和观察他们什么时间去放牛,在哪里放牛,走哪条小道,然后在这条道上走一遍,选好自己理想的角度,总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照片。三,纪实很重要。我认为,纪实是真实的记录,首先要能拍到,其次再求拍好,不必刻意追求每张照片都是精华,但要求每张照片都是故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很多场合,错过一次,永远不会再有。如果一味去追求“光影效果”,“角度和构图”,有时候会失去机会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四,感情很重要。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要让观众感动,首先要感动自己。以前提倡作家要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对于摄影人来说,同样可以借鉴,只有拍摄对象把你当成他自己的亲人,放下戒备心理,你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自己的拍摄。


123

本文导航

第1页 关于红篮子
第2页 牢牢地记住了那一张张真实的脸
第3页 希望更多人关注帮助这个边缘群体

美图欣赏

拍摄港风小姐姐  II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