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构图前要掌握的3大概念

容晶 摄 佳能 EOS 5D Mark III 相机,镜头焦距16mm,光圈f/16,快门速度1/30s,感光度ISO 200


“构图”就是摄影者为了表现摄影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效果,通过调整拍摄角度、相机横竖方位、拍照姿势等因素,安排和处理画面中各元素的关系和位置,使其组成结构合理的整体,并表达出画面的艺术气息。


对于相同的拍摄对象,由于摄影者有不同的摄影角度、创作手法,因此会采用不同的构图方法,那么拍出来的作品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要想学习好构图,首先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包括透视、影调、质感等概念性知识;还需要掌握照片画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点、线、面、主体、陪体、前景及背景等。



透视:关乎画面深度



透视:关乎画面深度在摄影领域,透视是指拍摄的实际景物在照片平面所表现出来的远近及大小关系。最为常见的透视关系有近大远小、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等。如果使用不同的镜头拍摄同一场景,不但成像的画面视角不同,画面中景物的几何关系也会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焦距镜头的透视性能不同造成的。使用50mm 焦距左右的标准镜头时,所拍摄的画面与人眼直接看到的画面相近,透视性能比较标准;使用长焦镜头时,镜头会将远处的景物拉近,并压缩远景与近景之间的距离,因此透视性能较弱。


所谓空气透视是伴随着几何透视而来的,两者同时存在,即近处的景物很清晰,远处的景物则如同蒙上了一层白纱,这比较符合自然规律,与人眼看到的效果也比较一致,画面看起来非常自然。如果远处的景物与近处的景物一样清晰,那画面就显得比较诡异。


王小鹏 摄 佳能EOS 5D Mark Ⅱ相机,镜头焦距35mm,光圈f/11,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0.3EV


画面中近处的人物清晰,而远处的山体变得模糊,仿佛有一层白色的淡雾,这是一种空气的透视;近处的人物体积较大,甚至与远处的山体差不多,这是一种几何的透视。这两种透视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因此这种画面看起来比较悠远、漂亮。


容晶 摄佳能 EOS 5D Mark Ⅲ相机,镜头焦距100mm,光圈f/8,快门速度1/100s,感光度ISO 200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远处的山体被拉近,压缩了与近处山体之间的距离,这不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但是应该注意,并不是说不符合透视规律的就不是好的作品。


也有许多摄影师经过认真研究,使用不同焦距拍摄,进行裁剪对比,最后证明焦距与透视没有关系,但笔者个人认为这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从不同镜头焦距的实拍效果上来讲,可以认为是焦距决定了画面的透视性。


李大川 摄 尼康D200 相机,镜头焦距30mm,光圈f/8,快门速度1/320s,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1.3EV


原本平淡的景物,因为天空的白云、地面的树荫及草地等表现出了丰富的影调层次,让画面意境变得非常优美。



影调:画面艺术表现力的关键



影调层次就是照片表现出来的景物的明暗和色彩层次。层次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因素,是处理照片造型、构图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起码要有两个层次才能构成影像。如果照片画面层次较多,并且层次之间过渡非常自然,那么照片看起来就会有深度,有意境,不呆板。拍摄照片时,要获得层次丰富的画面,有许多种手段,例如准确曝光,取景时注意寻找能够表现出画面影调层次的角度,等等。


容晶 摄 佳能EOS 7D 相机,镜头焦距28mm,光圈f/4.5,快门速度1/60s,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3EV


小品类题材的画面之所以耐看,往往是源于图案或是漂亮的光影效果。



质感:照片给人的直观感受


在摄影领域,经常听到质感一词。这其实是指画面中前景或主体内容的清晰度和立体感很好,给人一种伸手可触的感觉。质感判断经常来自于直观的感觉,从摄影角度分析,要想形成良好的质感,有几个条件是必要的:靠近拍摄;准确的对焦及合焦;画质要锐利一些;适当的明暗对比。


李京 摄 佳能PowerShot G9 相机,镜头焦距11mm,光圈f/6.3,快门速度1/1250s,感光度ISO 100


尽量靠近前景拍摄,最终因为前景强烈的质感而让照片变得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王小鹏 摄 佳能EOS 20D 相机,镜头焦距160mm,光圈f/5.6,快门速度1/100s,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0.7EV


靠近拍摄对象,人物头部及衣物在光线的照射下表现出了许多纹理细节,质感强烈。与此同时,人物面部粗糙的肤质与画面的整体风格非常协调,强化了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

美图欣赏

绣球花小姐姐
拍摄港风小姐姐  II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