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获奖电影《狂野时代》上映 索尼摄影机如何解锁穿越年代的幻梦 ...

由毕赣自编自导,易烊千玺、舒淇领衔主演的电影《狂野时代》11月22日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一个怪物通过体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穿越一个世纪的狂野幻梦。今年5月,本片获得了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9月,又获得了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艺术贡献奖。



海外老牌业界媒体Variety杂志评价《狂野时代》是一部充满野心,异常奢华的电影。本片场面炫目,特效华丽,融合了多种类型和风格,在拍摄上也使用了相当丰富的手法。在新片上映之际,我们采访了《狂野时代》摄影指导董劲松老师,请他谈一谈本片的器材选择,以及创作心得。


董劲松

摄影指导



过往作品:

2003年:担任悬疑电影《制服》的摄影师

2007年:担任剧情电影《夜车》的摄影师

2012年:担任摄影师的剧情电影《我11》上映

2012年:担任犯罪电影《人山人海》的摄影师

2014年:担任摄影师的悬疑爱情电影《白日焰火》上映,他凭借该片获得第3届华语电影幕后英雄盛典最佳摄影奖、第8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

2018年:凭借文艺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获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19年:担任犯罪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摄影师,并获得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马纳基兄弟银相机300奖。

2021年:摄影指导谍战大剧《无间》

2023年:担任犯罪电影《三大队》的摄影师

2025年:参与摄影的电影《狂野时代》播出,获得马拉加奇幻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董老师您好,您与毕赣导演不是第一次合作了,这次您是因为怎样的机缘,再次与毕导合作了这部《狂野时代》的?


董劲松:是的,自从和毕导合作《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基本每年他都会发一个故事给我,但都因为感觉不太满意,构思不太成型,就没有继续。直到2023年,他给了我一个新的故事,说这个故事感觉挺不错的,可以推进一下,我也这么认为。于是《狂野时代》这个项目开始了筹拍。



我和毕导的合作方式比较特殊,许多前期的开放性工作,我也都有参与。比如导演组的资料收集、与历史学家的讨论、编剧组的一些文本构建等等。在一开始就深度参与早期的创作过程,让我能真正理解导演他想表达什么、以及这个剧本、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什么。


此次拍摄《狂野时代》,选择索尼电影摄影机作为主要摄影设备之一,能否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情况?


董劲松:我们使用的索尼摄影机包括两台CineAltaV和一台CineAltaV2。


《狂野时代》有六个章节,对应不同的感知元素和年代特征,其中“20年代”、“60年代”和“近未来”是使用索尼电影摄影机拍摄的。不同的章节在宽高比上就有不同的设定。“20年代”章节的宽高比是4:3,“60年代”章节我们则回到了2.39:1,“近未来”章节的画幅变化更多,从2.39:1,到1.85:1,再回到4:3。索尼CineAltaV系列拥有丰富的宽高比选项,同时也让我们在画面上实现统一性。


除了宽高比之外,在美学风格方面这三个章节分别有哪些特点,而索尼CineAltaV和CineAltaV2对这些风格的实现又有哪些助力?


董劲松:我们先说“20年代”章节,我们想要实现一个“默片”风格。早期我们做了很多测试,包括用16毫米胶片拍摄,也尝试了黑白摄影机。16毫米胶片的效果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感觉这种介质与我们想要的年代感有一定距离,风格上也不协调,因此首先放弃了这个选项。黑白摄影机的效果很打动我们,我和调色师唐强商量,是否能在黑白影调的基础上,后期调色时做一个染色的工艺,形成一个有复古质感的彩色影片风格。唐强建议还是使用彩色摄影机拍摄,给他更多的后期空间。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索尼,它杰出的高感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默片”桥段中,我们想要达到一种“深焦摄影”的全景深效果,所以在拍摄时光孔都在11到16之间,双原生ISO的第二档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满足了我们对画质的要求。



“60年代”章节则有大量的夜景,而且还是一个雪夜。黑夜之中,皓月当空,在白雪的反射下又特别的明亮。在这种光比复杂的场景中,在雪的表现上,从暗部到亮部,索尼摄影机对宽容度的控制非常好,除了高感之外,对细节的保留和还原也对我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本章节整体的画面上,我想做的,有点像过去东欧胶片的味道,就是它有点灰蓝,里面带着些绿。索尼的色彩科学也帮助我们实现想要的效果。



在“近未来”的章节,我们最早的构想是使用65mm大画幅来拍摄,特别是拍摄两位演员的面孔。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改用CineAltaV系列,它搭载36×24mm的大幅面传感器,搭配适合的镜头,也让我成功获得了想要的65mm视觉感受。


在拍摄中是否用到了CineAltaV2的分体式设计,在实际拍摄中,这种设计的使用体验如何?


董劲松:是的,我们在拍摄“默片”章节的时候就使用了CineAltaV2的分体模式。我们有一些特殊的效果要实现,比如模拟眼睛的穿梭,我们就将CineAltaV2拆分,把机头模块用轨道推进去。涉及蜡模和实景特效合成的部分,我们也将分体的CineAltaV2进入蜡模里进行拍摄,其他两台CineAltaV拍摄现实中的美术场景,这样的配置不但提高了制作效率,在视效上的匹配度也能更加精准。



在过往作品中,你是否用过索尼其他型号的电影摄影机?相比其他设备,在您看来索尼CineAltaV和CineAltaV2有哪些独特优势?


董劲松:事实上,这次是我第一次使用索尼的摄影机,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从操作方面来说,它完全符合电影摄影师的习惯。在功能上来说,它的色彩科学是有目共睹的,双原生ISO带来的高感,还有分体,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用过之后,可以说我也特别喜欢这款机器,也会想着以后能再次使用这款摄影机。


本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您过往的作品也曾多次获得包括金马奖最佳摄影奖在内的重量级奖项,在您看来,一部影片如何做才能拥有“获奖气质”?

董劲松:我认为,拍电影还是以创作为本,而不是先想着获奖再去投入创作。作为摄影师,你需要深入地了解剧本和导演所想表达的中心点是什么,每场戏的核心任务什么。明确了这些,摄影就是通过一些手段、一些方法来实现它。不能本末倒置,不然就很难办了。

 


回顾您的职业生涯,从90年代入行,2003年担任电影摄影师至今,可以说横跨了胶片到数字转型的整个时代,您认为数字电影摄影机的技术发展对你的摄影创作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董劲松:是的,我可以说是经历了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型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很多摄影师都对数字摄影机比较抵触,但我倒是一直抱着特别开放的态度来接受。数字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当时的独立制作也没有多少预算去拍胶片,但可以用当时的高清摄影机去拍。拍一部片子,创作表达是首位的,而胶片还是数字归根到底只是工具,每一种工具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不能总拿老一套的思维去套用和评判。


回到《狂野时代》,那些我们原本计划使用胶片拍摄的章节,现在使用索尼的数字摄影机来拍,最终的美学跟我们所想要的效果,完成度是相当高的了。


今年年中CineAltaV2进行了固件升级,最主要的升级是新增支持了CineAltaV2分体拓展系统Mini,和对E LZone System的支持。您是否能分享一下对这些升级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升级的期望?

董劲松:对于CineAltaV2的升级,我特别期待,特别是分体Mini。前面说过,在《狂野时代》的拍摄中我们使用了原来的分体模式,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度和灵活性,分体Mini一定会有更大的帮助。我的下一个项目可能会涉及这些方面,比如像车拍,像激烈的奔跑追逐戏,等等。我会在先期对索尼摄影机再进行一些体验和测试,到时候会对这款摄影机的功能和升级的功能有更直观的体会。



以目前来说,CineAltaV2已经能很好地满足我的需求,在未来我也希望能在更多的应用中来进一步发掘这款机器的可能性。


您可在索尼官网数字电影摄影机CineAltaV2页面(https://www.sonystyle.com.cn/professional/products/professional-cameras/digital-cinema-cameras-series.html)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美图欣赏

藏装美女 II
小毛衣
纱吟
秋光小仙女
法租界的夕阳下拍摄制服JK小姐姐 II
春水映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