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之地”——在地影像艺术展


策展人


邬树楠


参展摄影家


杜子、黄京、高岩、骆丹、李明、乔建东、孙涛、唐晶、王轶庶、以绘、严怿波、曾翰、郑知渊


展览时间


9月27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


沈阳K11 Select

(沈阳市和平区博览路2甲1号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




前言 —— 不如拍照


在一百八十多年前的欧洲大陆,摄影术的发明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同时也迅速让很多画家感受到了危机。摄影会取代绘画吗?是的,它在某一时期的确取代了一部分功能性绘画的需求,但又不仅如此。时至今日,绘画依旧是绘画,摄影还是摄影,即使是写实绘画也没有被摄影全盘取代。数码相机会代替传统银盐胶片吗?数字后期会取代传统暗房吗?人工智能图像生成会改变摄影吗?如果变动不居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是不是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是每一代摄影师都追求的?


拍照是行为,也是结果,更是摄影师寻求的表达方式。拍照并没有被取代,或许正因为人们用视觉探索世界的方式还没有彻底被改变。他们用镜头发现这片土地隐藏的细节,观看短暂瞬间揭开的叙事,定格寻常巷陌背后的隽永。“寻找,就寻见。” 必然的偶然造就了一张无可替代的照片,那不仅是摄影师的经验积累的结果,更见证了摄影本身的魅力和光的恩赐。它是作为物质的照片,又是非物质的摄影,或许装载着对于画中之物与言外之意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始终闪耀着的是摄影师面对这个世界的光芒与热情。


借此次展览的机会,我们再次观看摄影师与土地的直接对话。这些摄影师用双脚丈量世界,在脚下的土地随机播种,收获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果实。


此单元共邀请了十三位中生代摄影师。十几年间,这些摄影师不断钻研自己的摄影语言和叙述方式,看似每一次不经意地按动快门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觉考量和瞬间判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摄影直接呈现世界的方式如何在一代摄影师身上得到延续,也可以管窥这些画面如何在其个人的风格表达和影像序列中得以成立。


从摄影术被发明的那一天起,拍照这个动作便被固定了下来,虽然随着材料、媒介的迭代发生过或显或隐的改变。但也许只有快门被按下的那一刻,对于这些摄影师来说,才是永恒的。


——邬树楠


杜子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策展人。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宋庄艺术区。原人民摄影报社编辑。曾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映纪实影像奖等多个奖项。作品在世界多个国家展出,并被多个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现为PIP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学术主持、策展人,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学术委员。被南京传媒学院、武汉传媒学院等院校聘为特聘教授、讲师。多次被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览和机构聘为评委。


杜子的作品近年来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创作以大量调研和丰富的文案提供了众多详尽的风景病理学的视觉议案。代表作品:《瘢痕》、《填海》等。

杜子《填海》



黄京


1987年生于广州,现居深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2011年获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新人奖。作品于法国梵高博物馆(阿尔勒,法国)、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德国徕卡美术馆(威兹勒,德国)、德国堤坝之门博物馆(汉堡,德国)、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荷兰FOAM 摄影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等展出。


黄京常着眼于身旁容易被忽略的细枝末节,异常坚定地使用着摄影作为观看世界的方式。在他的作品中,世界变得纯粹且诗意,铁锈与钻石一样闪耀,蕨类植物、沙滩与蜘蛛在一起沉默无声。


黄京《透明之诗》



高岩


1980年出生于河北省,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2008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院硕士后阶段(Post-diplôme)。摄影作品先后展览于法国巴黎大区摄影中心、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里昂天空的蓝当代摄影中心,中国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器·Haus空间、西安美术馆、日本旧日本银行广岛支店等艺术机构。


高岩《风岛》



骆丹


1968年出生于中国重庆,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骆丹已是多个摄影奖项的获得者,包括因《素歌》系列获得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摄影类大奖(2013年);2011年,荣获候登科纪实摄影奖、并被评为大理国际摄影节的最佳新锐摄影师,TOP20-201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他还曾因《北方,南方》系列作品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2008)。骆丹的作品被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特尼摄影基金会、巴黎兴业银行、美国富达投资等多家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骆丹的作品《318国道》是中国最著名的“公路摄影”之一,曾启迪了一代摄影师的公路影像之梦,同时他的作品也曾被编辑成为图文书,为读者讲述他的旅途见闻。


骆丹《318国道》



李明


艺术家,生于青海,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展览有:《游记》,温州年代美术馆;《隙地》,西北望—1875年以来的西北摄影,银川当代美术馆,2021;《高塔之下》,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西双版纳,中国,2016。


李明的作品《移牧河关》是重返古丝绸之路的随笔,他溯源而上,向大河的源头,不仅记录了丝绸之路上的空间价值,更从文化的角度和当代的视野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的文明。


李明《移牧河关》



乔建东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大同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专栏作者。作品多次参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浙江丽水摄影节,云南大理摄影节。


乔建东的作品《血地》是一部关于自己家乡和童年的作品,当他读到莫言关于自己童年、故乡的文字的时候,莫言谓之“血地”。他说,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他通过摄影来讲述家乡与自己的关系,通过影像折射出自己的童年回忆。


乔建东《还乡计划-血地》



孙涛


著名摄影家,曾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年赛金奖,中国摄影金镜头奖,2008年被评为汶川大地震全国优秀摄影记者,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从事媒体摄影十年。


孙涛的作品《空城》创作时将照相机架在路边,任时间流逝、斗转星移,底片上不见人迹,这就是他眼中的康巴什。作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新城区,康巴什未来将容纳150万人居住。如今万事俱备,城市却像一只空壳,无人问津。空荡的街道、空荡的小区、空荡的城市景观,站在路边,五味杂陈。


孙涛《空城》



唐晶


唐晶,200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专业,2006年赴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学习摄影,2013年获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大师生学位,2015年毕业,目前是一名自由摄影艺术家。艺术家的视角多元化,影像表现不仅富有冲击力更具现实与社会意义。深入思考当下人的生存环境,关注物与现实中“美学的不确定性”,对亚文化群体身份的认同,以及重新审视中国当下建筑中的文化殖民主义。镜头下记录与拍摄了许多摄影系列专题,《美丽新世界》、《生长》、《年轻人》等,多次举办个展与策展,并参加国内外多种大型摄影艺术展等。


唐晶以一种极尽客观地方式拍摄了故乡武汉“过渡时期”残存的影像。留德十年,“故乡的概念逐渐演变为一种精神上的疏离”,他将此次拍摄看作是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过程。伴着江汉关的钟声,武汉搭上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特快列车,革新与重建,仿佛都在一瞬间完成,城市在持续的进化与自我修复的同时,也经历了蜕变的阵痛。顺着记忆的线索,唐晶搜集这段“过渡时期”建造且遗存下来的城市内部空间,聚焦不同层级的公共场所或私人领地。


唐晶《过渡》



王轶庶


中国当代艺术家,以独特的照片质感和创作手法闻名,是国内较早使用数码相机进行创作并获得广泛认可的摄影师。其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个人作品集《归程》等。2010年度马格南图片社基金获得者。


王轶庶以怪诞的手法进行“时尚商业摄影”的拍摄,他突破了传统时尚摄影的唯美画风,将摄影最灵动的一面与土地相连接,深受年轻一代摄影人喜爱。


王轶庶《降临》



以绘


现任桂林师范高的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曾参与的展览包括美国洛杉矶第27届Photo LA展会,2019、798百年印象画廊摄影展“自圆其说”三影堂摄影奖入围展,2012、“女性·影像”国际摄影大展。


长达10年的拍摄,在记录女儿朵朵成长轨迹的同时,也有记录下一位母亲、一位摄影艺术家对自身的不断思考与探索。以绘说:“我从来不是记录者,我是生活的参与者。”她的作品中充斥着真实与朴质,有着女性最本质、最美的爱。


以绘《朵朵》



严怿波


著名青年摄影师,曾就读于上海东华大学拉塞尔设计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作品《暗流》曾获得2015年谷仓摄影样书 马丁·帕尔评审奖优胜奖。作品曾于连州国际摄影展、首届北京摄影双年展、三影堂等展出。


被誉为“最好的街头摄影师”之一的严怿波长期游走在街头,捕捉最为日常的生活场景,通过独到的视角和惊人的摄影控制力,描绘出街头的紧张感、不确定性、以及诗意的一面,他以反传统美学的方式让摄影最为偶然、生动的一面呈现在作品中。


严怿波《凹突》



曾翰


摄影师、艺术家、策展人;199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1997年至2008年工作于广州几大报社和杂志社,参与《新快报》、《21世纪经济报道》、《城市画报》等报刊创刊,曾任《城市画报》图片总监。受聘为2012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总策展人。受聘为中国摄影家协会2011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赛评委。受聘为亚洲先锋摄影师成长计划推荐委员会委员,


曾举办个展:2014年,《TROUBLE IN PARADISE/酷山水》,亚洲艺术研究所,芝加哥,美国;2013年,《在路上:66号公路×318国道》,国际单位艺术中心,广州;2010年,《叫魂+酷山水》,456画廊,纽约,美国。


摄影师曾翰,从2004年开始,用15年跑遍全国34个省,拍下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上冒出来的各种人造景观。


曾翰《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郑知渊


2010年获得南方纪实摄影展最佳新人奖,2011年入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摄影作品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香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韩国全州摄影节、上海国际摄影节邀请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南京金鹰美术馆、武汉美术馆、苏州寒山美术馆等地展出,被丽水摄影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郑知渊》。


近十年来郑知渊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他力求从纷繁庞杂的城市景观里提炼纯粹的感受,以审慎的检视来回应这些场景并引发观众的凝视与思考。这是非常个人化的摄影实践,在开放的、充沛的结构里,没有充足的理由可把任何东西从照片中剔除出去,照片就像舞台场面有利于营造恰当的视角,以便更好地述说作者内在的感受。让观众不只是关注拍摄主题也留意主题究竟以怎样的摄影类型或方式来呈现,对我们而言,这几乎是不可多得的视觉体验。


郑知渊《ENDLESS无尽》



主办单位


沈阳市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局、北京朗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辽宁省摄影艺术家协会


支持单位


沈阳K11 Select、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城市学院




美图欣赏

夜色中的少女
蓝色翅膀 I
风情万种!人像中欧风
日系天桥上的JK制服小姐姐 I
一花一世界
又见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