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FE 24-70mm F2.8 GM II算是众所期待的一枚镜头了,当然这并非前代产品在画质有所逊色,而是这6年的时间随着GM系列的镜头不断推出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市场需要新产品去应对新要求,也需要前代产品的价格下沉去吸引更多用户。而Sony FE 24-70mm F2.8 GM II从焦段和光圈来说无疑是多数高端摄影爱好者和一些摄影摄像的从业者(尤其是婚礼、会务以及一些人像业务)而言是一种刚需。所以昨晚的欣然发布,岂能不收获一片欢呼雀跃的呢?又当然,既然是6年之后的产品我们就不得不聊聊这款产品的升级点在哪里以及对于你的意义是否值得快速入手。
刷新24-70mm F2.8轻量化新标准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被索尼自称为索尼史上最小的24-70mm F2.8镜头,我觉得这种称呼其实是碍于广告法的限制,从目前同规格的镜头参数来看它应该是目前无反史上最轻最小的一枚24-70mm F2.8镜头才对。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重量为695g。相比于上一代的FE 24-70mm F2.8 GM要减少了约20%的重量,镜头长度减少了16mm,整体体积减少了18%。很多人会奇怪我为何将轻量化的优势放在第一位,镜头不应该先讲画质的么?确实画质为先,但这里有一个全画幅微单久来的痛点——镜头的体积。久来微单之微只在机身不在镜头,如果要高画质堆料那你就要接受堪比单反镜头的体积,如果你要轻量化你就需要牺牲画质、牺牲光圈还有牺牲焦段。作为上一代的大三元产品索尼就面临过这样的责难,所以当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II开始减重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期待新24-70mm F2.8的变化了。而这次的减重不减质的做法确实满足了用户的期待。写到这里你应该知道这枚镜头的问世意味着旗舰级中焦端变焦镜头的微时代来了,尽管花费了6年的时间。
进化且升级的影像画质
小标题是索尼对于自己这枚Sony FE 24-70mm F2.8 GM II在画质上的评价。目前由于疫情关系这枚镜头还没有拿到手上只能通过数据了解一下。未来有机会我们实操了解一下画质。
1.镜片结构与材料的变化
正如先前所言这款产品减量而不减质。过去的13组18片的镜片结构所采用的的是一枚XA(高精度超级非球面镜)、2枚非球镜以及1枚ED和一枚superED。而现如今的新品XA(高精度超级非球面镜)增加到了2枚、ED镜片增加到了2枚、superED增加到了2枚同时还有3枚高级非球面镜的融入(高精度的索尼"AA"(高级非球面)镜片相比于非球面镜片可提供更出色的影像分辨率。)所以单从结构与用料来说这枚镜头的素质也应该会比之前的Sony FE 24-70mm F2.8 GM要提升不少。
2.光圈叶片的变化
Sony FE 24-70mm F2.8 GM的光圈叶片是9枚,而新的Sony FE 24-70mm F2.8 GM II是11枚。这当然不是GM镜头的一个先例,前几款产品就已经开始采用这样光圈的规格。这个倒是可以通过类似于Sony FE 70-200mm F2.8 GM OSS II 这类镜头的背景虚化了解到其实际提升比如光斑的圆润与平滑又比如过渡更柔和,简而言之就是给你着迷的背景虚化效果。至少我在体验Sony FE 24-70mm F2.8 GM II是这样的感受。
3.最近对焦距离与放大倍率
6年前的Sony FE 24-70mm F2.8 GM最近对焦距离为0.38m这个参数对于当时的中焦端镜头可能还不错,但是6年之后确实是有点跟不上主流。所以Sony FE 24-70mm F2.8 GM II这次广角端最近对焦距离为0.21m、长焦端是亮点最近对焦距离为0.3m,是目前同规格镜头中最近对焦最短的一枚。放大倍率为0.32。
最近对焦距离上的缩短可以让这个焦段镜头获得更多的拍摄角度解锁更多的拍摄领域,我想这点是很摄影爱好者都认可的观点,所以让我曲解一下卡帕同志的意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可能是你离得不够近,”,当这枚镜头问世之后这句话不仅仅是在纪实摄影上可以说得通,还可以表现在装上Sony FE 24-70mm F2.8 GM II后的各个方面。
新对焦体验 不仅仅专属于静态影像
其实从索尼的宣传片中使用FX3进行视频拍摄就可以看出Sony FE 24-70mm F2.8 GM II对于视频领域的关注。或许早先的索尼Sony FE 24-70mm F2.8 GM所采用的DDSSM(直驱超声波马达对焦系统)也可以满足当时的些许视频拍摄需求,但随着5G的到来,视频需求的不断出现,影像厂商必须更多的去考量视频用户的需求,而相对来说视频领域对于对焦的要求会更高也更细一些(我们暂且抛开体育、生态这些专精尖的静态影像领域)。比如高分辨率视频制作的需求不断增多4K甚至未来的8K,又比如大光圈视频拍摄的不断应用、高帧率如4K120p的不断应用等等,这个时候索尼过去的DDSSM是捉襟见肘的,革新也是必须的。
属于新技术的XD线性马达、浮动对焦设计和镜片驱动技术被使用在FE 24-70mm F2.8 GM II其实是种必然,而XD线性马达、浮动对焦设计和镜片驱动技术相比于过去的DDSSM在跟踪对焦性能上快了差不多2倍,能够更好的支援4K 120p视频以及其他对于对焦有所要求的视频题材。当然如连拍、抓拍这些静态领域也就一并满足到了。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视频
不仅仅是速度方面从之前的同技术GM镜头中我们也可以了解,新的对焦系统可以减少呼吸效应以及变焦过程中的焦点偏移和光轴偏移的问题,从而让视频用户获得平滑的视频画面。而为了视频用户的针对性需求,该镜头特地强调了支持索尼微单相机中的呼吸补偿功能。
其他视频支援的细节
还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这款镜头并不像先前的16-35/4一样采用了电动变焦,所以在静态拍摄上的迅速反应并不会打折。但是为了考虑到视频拍摄的需求所以增加了对焦平滑度调节器,从而侧面满足了视频用户在拍摄时镜头焦段推进或拉开时的平滑度要求。
其次,增加了独立的光圈环的同时增加了无极光圈的点按开关,前者是可以让静态用户操作更便捷,而后者则是让视频用户通过无极光圈平滑拍摄获得更多特殊效果,比如配合ND滤镜下的明暗关系变化,又比如通过光圈变化来突出被摄主体的效果。
其他细节与上市价格
重心后移、遮光罩增添滤镜窗还有前组镜片的氟化物涂层等等属于一些小细节,重心后移其实更多是从用户拍摄时的体验考量,上脚架或者手持拍摄,而滤镜窗则是针对于风光以及视频用户配合CPL或者ND使用。至于最后的氟化物涂层这是考虑到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当然其在镜身上还有橡胶垫圈、橡胶密封环等来配合一起起到相同的作用。
最后说说价格和我的个人感受,价格方面其实14499的价格是和前代产品持平的,如果按照通货膨胀来算貌似持平就是降价,当然我这个是谬论不足信,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疫情之下的缺货造成的溢价这个不是厂商所能控制的,所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你能买到就已经不错了。
另外我还担心前代产品价格下不去的问题,因为势必会有一些用户追求性价比在前代产品退市之前去抢购,前代产品画质久经考验且对于静态拍摄的且追求性价比的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我觉得索尼可以考虑像RX那样的迭代画线的方法,只是基于这些原因可能会造成前代的产品价格的调整不会如想象的那样美好。
至于镜头本身,一堆的技术亮点摆在你的面前你应该了解到他的强悍之处,只要你是索尼用户只要价格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真的是买就对了,至于是否需要出旧入新这个问题,我觉得你既然有这个想法就不要犹豫因为这款产品的缺货涨价是必然的,先下手为强的感觉。
最后再胡诌一句,未来已经很明显是视频与静态双线发展时代,而且视频的增量会越来越大,从2021年的新品到今年的新品你就已经可以看见索尼在视频领域的侧重于布局,那么对于其他品牌是否也已经准备好了下一场的明日之战呢?加油吧各位,时代又要更替了,期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