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牛,本名刘振。一位IT从业者,在热爱拍鸟的趋势下不断努力,成为自然观鸟圈大牛,自然生态拍摄达人。
作为观鸟中国行极有特点的一站——老铁山站,我们邀请到了自然生态观鸟摄影师刘振,一同拍摄老铁山丰富的鸟类。同时,刘振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这段时间以来使用EOS 90D进行鸟类生态拍摄的一些心得体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契机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自古至今赏秋是文人骚客迈不过去的坎,赏的形式各有千秋,有人用眼睛,有人用口腹,有人用诗词,而我则喜欢用镜头。在这初秋的日子里,天气转凉,食物的种类及数量双双下降,大量的鸟通过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飞跃渤海湾到山东半岛,特别是猛禽,那“鹰击长空”的雄姿吸引着每一个“爱鸟人”。
这次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到老铁山,初来乍到的兴奋劲已经消失,更多的是对鹰的期待,对万猛的期待,对秋虫最后绽放的生命的尊重。这次有幸能拿到一台佳能EOS 90D(以下简称90D),配合佳能EF 100-400mm二代镜头(俗称大白兔)进行来赏秋。老铁山的花鸟鱼虫兽,快到我的JPG里来!
十张每秒连拍够快 操控便捷
作为佳能的老用户,我对佳能的每款机器都有所关注,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拍摄最关键的要素是快门速度和连拍速度,而5D系列,7D系列,还有更高的1DX系列,在各种拍摄场合都能见到鸟友在用,我自己用的是5D3,前面提到的其他系列的机型我也都曾经试用过,对于最新的EOS 90D更是早有关注。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8 快门 1/1250 感光度 500
新机上手就感到十分亲切,菜单简单易懂,按键布局也与其他机型基本相同,让我能立刻转换为自己的常用设置:中心点对焦,中心点测光。有趣的是,此次EOS 90D还加入了五轴摇杆,当设置为直接选择自动对焦点,可在观察取景器的同时,快捷地变更对焦点位置,操作手感良好,此前五轴摇杆只出现在佳能EOS 5D和1D系列产品上,此次这个配置可谓是十分良心了。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6 快门 1/2000 感光度 320
EOS 90D配备了约100%视野率的光学取景器,在使用光学取景器拍摄时,可在单次自动对焦及伺服自动对焦下实现最高约10张/秒的连拍,以达到高效的被摄体追踪效果。我等不及鸟来,对着远处的广告牌就是一梭子,90D虽然是单SD卡存储,但写入速度明显提高,根本感觉不到写入延迟卡顿,之后对着远处电线上的北红尾鸲又是一梭子,最大的感受就是,连拍速度真快,完全能够满足拍鸟的需求。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6 快门 1/2000 感光度 320
慢慢爬到山顶,离心中的“鹰”越来越近,这里数量最大的是凤头蜂鹰,它们是食虫鸟,属于猛禽中的菜鸟,吃素的。它们数量巨大,但是经常被欺负,刚上到山顶就从望远镜里看到一只凤头蜂鹰被游隼追击,游隼对着一只凤头蜂鹰腹部就是双飞腿,把凤头蜂鹰腹部的毛来了个天女散花。
直击野生猛禽 对焦可靠
而其次数量最多的是雀鹰和日本松雀鹰,也能见到燕隼,红隼,鹞等其他猛禽。猛禽为了捕食其他小鸟,普遍飞行速度快,对相机的对焦速度,快门速度都有很大挑战。猛禽中速度最快的是游隼,通常追鸽子,号称鸽虎,飞行速度能超过300公里/小时,又张着一对像大铁锤一般的爪子,能在不眨眼也看不见的速度下将绿头鸭的脑袋给直接打掉,力量速度相当恐怖。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6.3 快门 1/1600 感光度 1600
所以抓拍游隼相当有难度,它们打架的时候只是通过望远镜过了眼瘾,现在赶紧放下望远镜,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快门提高到1/1600(事实证明还是有点慢),曝光补偿+1,正好游隼从头顶低空快速通场,赶紧一梭子跟拍。回放一看,真不赖,焦点基本都在眼上,有一张不用裁剪原图正好包进来双翼,就是我快门设置的稍微有点慢了,个别的样张里放大能看出来因为游隼速度快而出现的动感模糊。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6 快门 1/2000 感光度 320
今年的猛禽状况比往年略差,数量少不说,因为天天大晴天,飞得相当高远。这样的环境对于400mm的长焦来说相当费劲,全画幅相机这个焦距基本上就拍不到了,但90D是半副机,可以将等效焦距延伸到640mm,不用后期剪裁就能获得更远的等效焦距,这也是它的优势之一。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 快门 1/2500 感光度 320
听说老铁山脚下的海面上有各种鹱,鹱是远洋鸟,作为陆地人可不容易见。猛况(观猛禽状况)不好,人不能闲着,次日清晨约船出海,海面风浪不小,跟公园小船一样大的船上下摇摆左右颠簸,我吸取昨天的教训,将快门设置在1/2500,对着海面上被船惊飞的黑尾鸥们就是一梭子连着一梭子,画面很是清晰,就放心等鹱的出现了。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 快门 1/1600 感光度 250
船主在他“见过”鹱的地方泊船,左等也没有,右等也不来,只好开着船沿着海溜子(拍岸返回浪和海浪的叠加处)找,还是没有,忽然船头附近出现几个长1-2米灰白色的身躯,它们不停浮出水面换气,喷出白色水雾。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4.5 快门 1/2500 感光度 200
这是海豚,用肉眼看还可以,要用长焦收进相机可不容易,因为离船近,有时候不到10米,而且目标巨大,此时搭配长焦的90D的视野就显得太小了,而等海豚游出到大概50米左右,就很好拍了,拍下了这张激起的浪花背景下海豚背部照片,今天快门速度是够的,如果海豚跃出水面就好了,可惜它们并没有这个“打算”。
配备3250万像素 画质优秀
吹了一上午海风,证明自己不晕船,继续回到老铁山。其实除了猛禽,还有很多小鸟也要从这里去往山东半岛,在半山坡的草丛里隐藏。先是一阵奇怪的声音,几只栗耳短脚鹎机警地躲在树间,设置快门在1/2000,恰逢两只栗耳短脚鹎起飞,飞行的美姿被凝固在相机中。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6.3 快门 1/2000 感光度 250
老铁山上山途中的荒草上停落很多蜻蜓,秋虫引起关注因为秋虫生命行将就木,在秋叶落下之前,蝈蝈,蛐蛐唱着最后一首歌,蜻蜓蝴蝶双栖双飞后带着残缺的翅膀生命即将落幕,正好试试90D的准微距功能,最近对焦距离在1米左右,非常适合昆虫类的摄影。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8 快门 1/500 感光度 500
昆虫类摄影不能太近,太近容易惊飞昆虫,也不能太远,太远缺少细节。将光圈放在F8,悄悄靠近,成功收入落在草叶,地面的碧伟蜓,黄蜻,方氏赤蜻,扁腹赤蜻,甚至食蚜蝇,食虫虻,回放照片让人惊喜,不仅昆虫的刚毛分毫毕现,而且蜻蜓的复眼都能表现,这是之前的低像素机型做不到的。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8 快门 1/500 感光度 500
秋天的果实沉甸甸的,就这样,我带着佳能EOS 90D,带着老铁山的照片满载而归。总结一下,EOS 90D较轻的机身,使得手持不论是瞬间抬起狙击,还是长时间瞄准,能够做到轻松稳定。连拍方面,一梭子一梭子下来,速度令人满意,我用的同一块SD卡在90D从来不卡壳,我之前的机器每10张左右就要缓存写入,按不下去快门。全新CMOS的画质表现也很好,晴天时和较低光的林下表现都十分不错,例如这张ISO1600拍摄的鸟。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6 快门 1/800 感光度 1600
有人开玩笑说,最好的机子永远是下一台,倒也不是没道理,对我来说90D也是有些不足的,那就是个人感觉在前面说的拍海豚时遇到的情况,因为半副机的焦距长了以后取景器视野小了,肉眼定位了被摄物体后,再到取景框能抓住被摄对象的难度要比同样镜头下的全画幅相机困难,但这毕竟是使用场景的问题,不同的场景下必然是要搭配不同的镜头和机身的。对于鸟类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样一台机器作为全画幅相机的专业备机或是主力机型都是完全没问题的。
EOS 90D+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光圈 5.6 快门 1/500 感光度 200
此次测试几乎所有拍摄都在晴天下进行,并未进行完全低光条件下的拍摄,不太清楚高感在2000以上的画质表现。加上笔者能力有限,总计三天的时间稍短,镜头型号单一,也未测试野生动物主题之外的其他主题,如有疏漏,请读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