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传承,蔚县青砂
岁月如流沙,一代又一代匠人用粗糙的双手捏出生活的希望——青砂器。河北省蔚县生产青砂器的历史悠久,明清时曾作为贡品声名远播四方。如今蔚县青砂器却逐渐没落,陷入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怀揣对传统手工制作业的致敬,我带着尼康Z6微单,驱车700公里,往返北京-蔚县,纪录青砂器制作。
尼康Z6+Z35/1.8S,F1.8, 1/8000s, ISO 1600
2018年11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凌晨四点,天还未亮,我从蔚县县城出发,初冬的寒冷让这次测试尼康Z6微单有了记忆上的深刻。半个小时车程来到南留庄镇白河东村。第四代青砂器传人王启杰的青砂器作坊就在这里。
尼康Z6+Z35/1.8S,F1.8, 1/500s, ISO 1600
冬日里的青砂器作坊炉火熊熊,5个灶口一字排列,正在烧制青砂器。制好的坯就放在灶上,上面罩着直径1米多的半圆形笼盔。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河北当地政府将青砂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宣传,如今青砂器销路有所好转。
尼康Z6+Z35/1.8S,F1.8, 1/50s, ISO 1600
黎明前的深夜,夜色幽黑,为了理想清晰的画面,以往我在用尼康D3S时,一般是将ISO感光度调至3200,尽管它已经是当时高感最好的相机之一了,但那个时代的高感光度画质颗粒比较粗,有很大的噪点。这次直接将Z6的ISO调至100-12800,速度优先至1/125秒,令我惊讶的是,尼康Z6在画质上有卓越的表现。
尼康Z6+Z35/1.8S,F2.2, 1/250s, ISO 6400
有我胶片时代的记忆,在感光度4000的情况下,画质细腻,色彩没有数码的那种艳俗,而有一层胶片时代的厚重感,更好的体现出大国工匠的传统技艺。在拍摄工匠点火、放置青砂胚等环节,暗部细节没有高感设置下令人发狂的躁点,总之有胶片时代的大范围宽容度感觉。
尼康Z6+Z35/1.8S,F5, 1/100s, ISO 4000
今年68岁的王启杰从小就跟着父辈制作青砂器,入行已有50年了。烧制的青砂器通常都是家常使用的器皿,但在王启杰眼里,每一件都是他心血的结晶。拍摄过程中,我用了尼康公司为Z6、Z7量身制作的35 1.8S和24-70/4S两只新卡口微单镜头。
尼康Z6+Z35/1.8S,F5 1/20s, ISO 4000
35/1.8S在拍摄人文纪实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畸变和虚化都能很好的控制,液晶取景器屏可以多角度变化,让低机位和高机位取景时变得很方便,触摸屏对焦之快让我刷新了我对微单的认知,几乎是指哪打哪的感觉,刹那及至。拍摄后快速查看也是很方便,手指一划,上下张轻松切换,并可触摸屏放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