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是镜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是在镜头内,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元件上的光量,光圈大小用f 值表达。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虽然无法任意改变其直径,但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圈来控制镜头通光量。
镜头内光圈的示意图,可以通过金属片的收缩与扩展来控制光圈的大小变化。
感光度ISO 100在相机上设定M 全手动模式,固定ISO 感光度和快门速度这两个参数,再分别以f/13.0、f/11.0、f/9.0、f/7.1 这4 个光圈值拍摄。可以发现,随着光圈逐渐开大,画面亮度变得越来越高,说明在一定时间内镜头的通光量越来越大,这是光圈的调整作用。
1.2 认识光圈值与光圈大小关系
人们常说大光圈、小光圈、中等光圈等参数是怎样衡量及分类的呢?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一般情况下,f/5.6 以下的光圈为大光圈,如f/5.6、f/4.5、f/4.0、f/3.2、f/2.8、f/2.0、f/1.4、f/1.2 等;f/6.3 ~ f/9.0 的光圈为中等光圈,如f/6.3、f/7.1、f/8.0、f/9.0 等;光圈在f/10.0 以上时为小光圈,如f/10.0、f/11.0、f/13.0、f/16.0 等。
光圈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下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简单说就是,在快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为: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5,f/64,这组数值称为正级数光圈。在这一组数值中,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4.0 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也就是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光圈如果按照这个数量级变化,不利于精确控制相机的入光量,因此相机厂商又在相邻的两级光圈中加入了副级数光圈,以便进行更精确的制:f/1.2、f/1.8、f/2.2、f/2.5、f/3.2 等。最终构成了完整的光圈值体系。
光圈值与实际光圈孔径大小的对比关系。
1.3 什么是景深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指照片中,对焦点前后能够看到清晰对象的范围。景深以深浅来衡量,清晰景物的范围较大,是指景深较深,即远处与近处的景物都非常清晰;清晰景物的范围较小,是指景深较浅,只有对焦点周围的景物是清晰的,远处与近处的景物都是虚化的、模糊的。营造照片画面各种不同的效果都离不开景深范围的变化,风光画面一般都具有很深的景深,远处与近处的对象都非常清晰,人物、微距等题材的画面一般景深较浅,从而能够突出对焦点周围的对象。
从实拍图上可以看出,画面中间动物所在的位置非常清晰,而向前或向后都比较模糊,基本上是处于景深之外的范围。
1.4 掌握景深三要素
其实,关于景深,并不是只受光圈大小控制,还与焦距和拍摄距离有关系。这里的焦距是指拍摄时所使用的焦距,拍摄距离是指摄影者到拍摄对象的距离。景深受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三者控制。改变光圈控制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近处的进光量所占比重越大,背景越虚化;光圈越小,拍摄对象进光量分布越均匀,背景越清晰。简单地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改变焦距控制景深的大小:焦距大小是决定景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焦距的镜头其空间关系和透视都不一样,景深和画面大小自然也不一样。焦距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越深。改变拍摄距离控制景深的大小:所谓的拍摄距离就是指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更准确地说是相机镜头与对焦点之间的距离,它和景深密切相关,物距越大景深越深,物距越小景深越浅。因此,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最好靠近拍摄。
李大川 摄 尼康 D200 相机,镜头焦距300mm,光圈f/8,快门速度1/50s,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1.7EV
焦距很长,但是景深较大。按照景深变化规律,长焦距时景深较浅,但本画面虽然是使用300mm 的超长焦拍摄,但仍然有较大的景深,近处的建筑物与
天空的太阳都非常清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偏小,且拍摄距离较大(即拍摄点到近处建筑物的距离较远)。从这个角度来看,景深是受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三个因素综合影响的,某1 个或2个因素无法完全决定景深大小。
吴家凯 摄 尼康D200 相机,镜头焦距19mm,光圈f/2.8,快门速度1/40s,感光度ISO 400
焦距短,但是景深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拍摄距离较近,即相机距离人物非常近。此外,人物距离背景较远,也是背景得以虚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王小鹏 摄 佳能 PowerShot G5 相机,镜头焦距18mm,光圈f/4,快门速度1/200s,感光度ISO 200
光圈较大,但是景深也很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焦距很短,只有18mm。
王小鹏 摄 佳能 EOS 5D Mark Ⅱ相机,镜头焦距92mm,光圈f/8,快门速度1/750s,感光度ISO 500
其实还可以为景深加上第4 个要素,即主体距离背景的距离。例如这张照片中,如果人物距离背景很近,那么即便开大光圈,使用长焦距,往往也无法获得背景虚化的效果。
1.5 大光圈的运用
人像类摄影题材中,大光圈的运用比较多。这样可以获得较浅景深,主体人物清晰,而背景及杂乱的前景比较模糊,从而能够极大地突出人物主体形象。同样类似的
还有微距、生态、鸟类、体育等摄影题材。在这类题材中,需要将主体或主体的重要部位从环境整体中提取分离出来,重在给予特写。使用大光圈正好能够符合这种
分离主体的要求,大光圈也可以称为分离性光圈。
本画面所呈现的场景是非常杂乱的,特别是建筑物深浅不一的色调。为突出人物,可以使用分离性光圈,将人物从杂乱的背景中提取出来,这样画面就干净、好看了。
1.6 小光圈的运用
拍摄大场面的风光时,画面远处与近处的景物都要求非常清晰,所以应使用小光圈,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景深效果,将全画面的美景尽收眼底。另外,拍摄一些纪实类题材时,要向观众传达更多的故事性信息,所以要求画面的环境现场感更强一些,也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摄大景深画面。这样的照片整体清晰,能够表现出更多的画面信息。正常来看,小光圈能够拍摄出大景深效果,重在叙事,因此在实践中可以将其称为叙事性光圈,主要用于需要拍清较多画面信息的题材。大景深也因为画面远近都清晰,有画面平淡,没有立体感的缺点,因此使用小光圈时更应注重画面的选取。
王小鹏 摄 佳能 EOS 5D Mark Ⅱ相机,镜头焦距50mm,光圈f/11,快门速度1/500s,
感光度ISO 250利用中小的叙事性光圈,可以将远近的景物都拍摄清晰。这在一般的人文纪实类、风光类题材中较为常见。本画面中,近处的人物与远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都拍摄得很清晰,让观众可以很快地从图中读出大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