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光摄影
顺光摄影的操作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拍摄成功。因为光线顺着镜头的方向照向拍摄对象,拍摄对象的受光面会成为照片的内容,而其阴影部分一般会被遮挡住,这样一来因为阴影与受光面的亮度反差带来的拍摄难度就没有了。这种情况下,拍摄的曝光过程就比较容易控制。利用顺光拍摄的照片中,拍摄对象表面的色彩和纹理都会呈现出来,但是不够生动。如果光照射强度很高,景物色彩和表面纹理还会损失细节。顺光摄影适合摄影新手练习用光,另外在拍摄记录照片及证件照时使用较多。
顺光示意图
吴家凯 摄 佳能EOS 1Ds Mark Ⅲ相机,镜头焦距16mm,光圈f/5.6,快门速度1/1250s,感光度ISO 200
顺光拍摄时,只要不是午间过强的光线,一般都能够保留更多的景物表面细节。如这张照片中的墙体、雪地以及人物,都表现出了非常完整的细节。
王小鹏 摄 佳能1Ds-Mark Ⅲ相机,镜头焦距50mm,光圈f/8,快门速度1/320s,感光度ISO 200
顺光下拍摄自然风光,需要依靠场景中不同景物自身的色彩来表现画面影调层次。如果景物色彩区分不够明显,那么影调层次会显得单调,画面也不会好看。
测光摄影
侧光是指来自拍摄对象左右两侧,与镜头朝向呈90°角的光线。这种光线下,景物的投影落在侧面,景物的明暗影调各占一半,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采用侧光摄影,能比较突出地表现拍摄对象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空间纵深感,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侧光在拍摄林木、雕像、建筑物表面、水纹、沙漠等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对象时,能够获得影调层次非常丰富的画面,空间效果强烈。
测光示意图
王小鹏 摄 佳能 EOS 5D Mark Ⅱ相机,镜头焦距70mm,光圈f/5.6,快门速度1/45s,感光度ISO 500
利用侧光拍摄时,一般会在主体上形成清晰的明暗分界线。这在拍摄男性、雕像时非常有用 ,能够为主体增加一些特殊的气质。
斜射光摄影
斜射光又分为前侧斜射光(斜顺光)和后侧斜射光(斜逆光)。整体来看,斜射光是摄影中的主要用光方式,因为斜射光不单适合表现拍摄对象的轮廓,更能通过拍摄对象呈现出来的阴影部分增加画面的明暗层次,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拍摄风光照片时,无论是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还是建筑物,由于拍摄对象的轮廓线之外就会有阴影的存在,因此会给予观众以立体的感受。
斜射光示意图
王小鹏 摄 佳能EOS 5D Mark Ⅱ相机,镜头焦距24mm,光圈f/8,快门速度1/500s,感光度ISO 200,曝光补偿+0.3EV
利用斜射光拍摄人像时,能够很容易地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轮廓,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拍摄风光时,斜射光也是使用较多的光线,可以让画面的影调层次更加丰富,画面的立体效果也会更好。
逆光摄影
逆光与顺光是完全相反的一种光线,是指光源位于拍摄对象的后方,其照射方向正对相机镜头。逆光下的环境明暗反差与顺光完全相反,受光部位也就是亮部位于拍摄对象的后方,镜头无法拍摄到,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是拍摄对象背光的阴影部分,亮度较低。但是应该注意,虽然镜头只能捕捉到拍摄对象的阴影部分,但是主体之外的背景部分却因为光线的照射而成为了亮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画面反差很大,因此在逆光下很难拍得主体和背景都曝光准确的照片。利用逆光的这种性质,可以拍摄剪影的效果,画面极具感召力和视觉冲击力。
逆光示意图
吴家凯 摄 佳能EOS 1Ds Mark Ⅲ相机,镜头焦距16mm,光圈f/8,快门速度1/500s,感光度ISO 100
逆光拍摄,会让主体正面因曝光不足而形成剪影。剪影的画面一般会让人有一种深沉、大气或是神秘的感觉,并且逆光容易勾勒出主体的外观线条轮廓。
李大川 摄 尼康 D800 相机,镜头焦距185mm,光圈f/3.5,快门速度1/250s,感光度ISO 200,曝光补偿–0.7EV
逆光拍摄人像时,为防止人物正面曝光不足,需要利用反光板反光。另外,逆光拍摄时可以在人物周边形成轮廓光,使人物头部形成金色的发际光效果。而这张照片中,逆光还产生了一些眩光,增加了画面的梦幻感。
吴家凯 摄 尼康D800E 相机,镜头焦距40mm,光圈f/8,快门速度2s,感光度ISO400,曝光补偿-0.7EV
现场光与人工光
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仅仅依靠现场光线往往不能满足拍摄的需要,通过对人造光源进行布光,调整和完善光效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摄影师在拍摄中会巧妙调和多种光源,利用多位置多方向的人造光源来实现不同作用的光效。以人像摄影为例,通常需要轮廓光、顶光、辅光、底光、眼神光等,并且通过合理的比例和平衡关系,使之在最终完成的作品中浑然一体。
李大川 摄 尼康D700 相机,镜头焦距135mm,光圈f/2.8,快门速度1/320s,感光度ISO 100,曝光补偿–0.7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