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00mm镜的头MTF曲线图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曲线图式表现所拍摄对象本身所持有的对比度在通过镜头再现时的真实程度的图表。 MTF曲线图中的10本/mm(低周波)的曲线越接近1说明镜头的再现性、通透性就越好。而30本/mm(高周波)曲线越接近于1,则表示镜头的解像性越敏锐。随着画面的放射方向(实线)和圆周方向(虚线)的走向,弧线弯曲也会出现差别。而为了获得解像敏锐、使画面整体效果出色的优越性能,取得各曲线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室外成像测试
在室外,我们使用腾龙28-300mm F/3.5-6.3 Di VC PZD镜头,配合尼康D800E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在午后顺光的光位拍摄了一系列测试照片,其中使用了镜头的28mm焦距端,并且分别将光圈开至F3.5、F4、F5.6、F8、F11、F16和F22。
镜头在28mm端的室外测试照片
我们将7张不用光圈下拍摄的测试照片进行100%放大和局部截图,其中分别截取画面中心和边缘的部分进行对比。经过测试可以看出这支镜头在28mm端的解像力较为出色,尤其是最大光圈F3.5时中心锐度相当高,而边缘的成像稍显松散,但依然在可用的范围内。当光圈缩小至F5.6时,画质有显著的提高,直到F16后才开始缓慢的下降。可以看到,在广角端,腾龙28-300mm的最佳光圈在F8至F11之间。
四角失光测试
镜头在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被称为四角失光,也通常被俗称为“暗角”。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产生暗角的原因主要是边角的成像光线与镜头光轴有较大的夹角,是造成边角失光的主要原因。一般的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在相机设置或者照片后期处理软件中进行修正。
使用镜头28mm端拍摄的测试照片,可以看出光圈F3.5和F5.6的样片中,天空有轻微的暗角。
逆光拍摄测试
逆光拍摄是日常拍摄中经常会面对的情况,这对于镜片组以及镀膜工艺来说是个较大的考验。在装配遮光罩后,使用同一台机身和相同的曝光值拍摄测试后,腾龙28-300mm这款镜头对于逆光拍摄时造成的眩光的控制能力相当令人满意。使用28mm端和F3.5最大光圈拍摄后,100%放大后画面中竟然没有出现光斑。
增加了两档曝光补偿后,使用强烈的逆光进行苛刻测试,画面中仅出现轻微的光斑。
使用相机在逆光条件下在拍摄的照片上,基本上都会发现的光斑或者鬼影,特别是太阳出现在画面内或者画面周边,光斑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至于镜片表面的反射以及镜头内部侧壁的反射。为了消除这样的不必要的反射,制造商会对镜片进行多层镀膜以及对内壁进行消光处理。虽然时下的镜头广泛采用多层镀膜工艺,但是由于变焦镜头的镜片数量很多,对于抗光斑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而对所有的镜片都采用镀膜处理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因此,腾龙28-300mm镜头能将逆光的不利因素控制在如此之小的范围之内,与设计制造时多种特殊镜片的应用是分不开的。
镜头畸变拍摄测试
使用28mm广角端拍摄建筑外立面,可以看到轻微的筒形畸变。这种变形可以在后期软件中进行轻易矫正,当然也有摄影师利用这种夸张的效果来表现特殊的拍摄题材。
使用300mm长焦端拍摄建筑外立面,可以看到轻微的枕形畸变,不仔细对比参考线,几乎无法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