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秋:从“照相”到“摄影”

本期采访的佳友明星是卢荻秋。


卢荻秋


他从一台苏联产“卓尔基”135胶片机开始,与摄影结下了深厚友谊。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相机仅仅用于拍摄家庭生活影像,所以大家管摄影叫做“照相”,直到2000年以后,数码相机诞生,大家拍摄的题材越加广泛,“照相”渐渐转变成为了“摄影”。随着时间积累,作品越攒越多,他按照拍摄日期建立了一套归档系统,电脑里和DVD光盘均做好了备份,寻找方便并且数据保存安全。


在器材上,他曾在佳能、尼康间做过选择。2000年左右,他买了一台佳能300胶片单反相机,为了能给家人外出旅行时拍一点儿生活照;到了2003年,他买了台尼康5700单反相机,发现数码单反比胶片单反便捷很多;到了2006年,他拥有了一台佳能400D,这时的他才逐步走上了“摄影”之路。通过网友介绍,他在2012年初加入了佳友在线,论坛里发帖方便易上手,氛围平和,很适合网友之间互相交流学习。2015年他又购买了佳能大白2代和1.4倍距镜和17mm移轴镜头,24mm移轴镜头,使用了移轴镜头后,得知尼康由于卡口尺寸小于佳能,移轴镜头最大广角只能做到24mm,更加坚定了使用佳能相机的信心。到2018年左右,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渐渐下降,此时的佳能推出了EOSR无反相机,他便立刻购置了一台,镜头也从开始的适马28-135mm变焦镜头,逐步购买了佳能系列镜头EF16-35 F=2.8EF100微距,EF 70-200IS F=2.8,EF180微距,EF24-70 2代,EF50 1.2标头,15MM鱼眼镜头,基本满足日常拍摄需求。他觉得佳能有自己的CMOS专利,这一点是尼康无法超越的;佳能的镜头群也比尼康丰富,可选范围更宽,这两项是他使用佳能的主要考量。


卢荻秋作品


鸟类与风光,都是卢荻秋拍摄的主题。他在2015年起每年冬季都在海南岛生活4-5个月,那儿的野生鸟类多,色彩也漂亮,每一种鸟都很特点,自此他便开始专心拍摄鸟类,也令自己的生活充实了很多。他认为拍鸟一定要拍摄鸟的自然生态,绝不参与团拍和诱拍,并且尽可能与小鸟保持距离;拍鸟也要研究鸟的生活习性,它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掌握其特征,就有利于拍到理想的照片;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器材、发现新器材,掌握器材的特性,使得拍鸟活动,更加游刃有余。


卢荻秋作品


摄影与气象的关系,是他在摄影之路上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2012年的9月2日,下了一整天的中雨,但气象云图分析傍晚雨会停下来。于是他当天下午16:00骑上车,赶到故宫西北角楼,平时这里摄影人很多,三脚架都插在一起,很难拍到好片子,当他到达拍摄点时,已经有几位老先生占据了最佳角度。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天象也不太理想,人们在等了一段时间后,逐渐退出了。环顾四周,就剩下他一人。到了17:54分时,太阳终于从云缝中刺出一道金光,18:00时,漫天乌云铺天盖地,遮盖了天空,但他不为所动,继续期待着,而此刻乌云中夹杂着湛蓝的晴空,尤其是西北方,落日处显露出迷人的金色。到了18:06,一道金光投射到了角楼,被摄影人称为“米光”的神奇光影出现了。在他脑海里构思了数年的影像此刻就在眼前,他赶紧按下快门,拍下了这难得的瞬间。很快,大约一刻钟后,天空金光就消失了,转而布满了通红的晚霞。很多人抱着遗憾赶来,却再也没见到乌云米光下的角楼。


卢荻秋作品


此后多年,他再没有见过这样的天象,也可能是因为带着团队来拍角楼摄影师们越来越多,他便不再去西北角楼拍片了。偶尔遇到的天象好的时候,他会改到东北角楼采用移轴镜头拍一会儿延时摄影,相对于西北角楼,摄影团不多,玩得也挺开心。


卢荻秋作品



美图欣赏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
繁花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