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解读


Colorful Days——处理器篇


数码相机中处理器主要分两类,中央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前者是数码相机的大脑,数码相机的一切动作,例如开机自检、错误处理等,都由中央控制器发出。中央控制器是一块可编程的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在外围或其内部,有一个小容量的FLASH,负责存放一些程序语句。中央控制器按照这些程序语句对相机的各种操作做出反应,例如对环境的光线强度做出判断、调节感光二极管放大器的放大率、用不用闪光灯、采用何种快门速度和光圈等。



另外的图像处理器中除了要把每一个像素点的颜色计算出来外,还要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时钟周期进行排列,组成完整的图像。在某些场合还要对图像进行一定格式的压缩,使图像的容量更小。图象处理器实质上也是一块可编程的DSP处理器。事实上,图像处理器算法的好坏对处理出来的图像质量影响很大。


在感光元件将实际景物转换为一系列二进制的数字信号后,ADC就会将数字信息流传递给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DSP中,大量的数字信息经一系列预设的程序指令后整合成完整的图像。这些指令包括绘制图像传感器数据、分配每个像素的颜色和灰度。在单一传感器数字相机中,如果只有一个彩色滤镜阵列,算法程序将主要进行每个像素的颜色数据处理。算法程序通过分解临近的像素颜色来决定某一特定像素的具体色值。如果使用RGB颜色的话,那么组成最终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颜色都可以看成是三原色的合成。在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量化以后,图象处理器要对像素的颜色进行计算。例如,在R单元得到的数值是255,在G单元得到的是153,在B单元得到的是51,那么,图象处理器按照本身定义的算法,将以上三个值代入,得到一个R值为255、G值为153、B值为51的颜色。通过如上步骤,最终的图像才能够显示出自然的颜色。



每个厂商设计的处理程序各不相同,他们通过各不相同的色彩平衡与色饱和度设置来生成彩色图像。数码相机还运用一个或者多个DSP以及其他设备来共同处理所得数据,以期达到完美画质,并且充分考虑消费者对画质偏好的选择权利。如果想要拍下本不需要的噪点,或者通过电子快门来实现雾化效果,这些需求制造商都是通过对算法处理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正来满足的。类似的程序修正还有很多,例如图像锐化的应用,白平衡的预设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各个制造商所产数码相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图像处理过程的种种差异,而这也是导致各厂家影像风格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所谓的“尼康锐、佳能魅”的原因了吧,摄影师在得到艳丽的照片后就就该琢磨怎么把它保存下来了,而这也就是照片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存储工作了。


本文导航

第1页 数码相机的诞生过程
第2页 你是我的眼——镜头篇
第3页 天地在我心——感光元件篇
第4页 Colorful Days——处理器篇
第5页 存在的力量——存储器篇

美图欣赏

邂逅高原的浪漫 I
卓玛姑娘
红色暖魅
迷格 II
银杏人像
当JK制服遇到新疆最梦幻的日落雪景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