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基于“信任和创造”的企业理念,旨在在企业活动中体现该理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尼康集团在“尼康中期环境目标”中设定了以截至2031财年为目标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正在努力实现该目标。此外,该旨在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几乎为零的目标已被认证为科学碳目标(SBT)。
实现科学碳目标(SBT)举措的进展
为了有效推进低碳社会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尼康公司根据温室气体协议(GHGP)计算整个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21财年,尼康范围1(Scope1)*1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3,891吨,范围2(Scope 2)*2 为161,824吨。此前尼康计划通过公司业务活动,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与2014财年相比减少18.2%以上。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25.9%,尼康圆满完成目标。此外,范围3(Scope 3)*3 排放总量为703,873吨二氧化碳,同比显著减少。其中第1类(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第4类(上游运输和分销)和第11类(销售产品的使用)排放量下降尤为显著。尼康分析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各领域产品销售额将明显上升,预计范围3(Scope 3)排放量将有所增加。尼康将继续采取节能减排举措,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整体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
*1 范围1:由核算企业直接控制或拥有的排放源产生的排放。
*2 范围2:核算企业自用的外购电力、蒸汽、供暖和供冷等产生的间接排放。
*3 范围3:核算企业除范围2之外的所有间接排放,包括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排放。
•减少产品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
在尼康供应链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和“销售商品的使用”占温室气体排放比例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尼康对于主要机型等一部分的产品,通过使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对产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计算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信息整合到新产品开发中。在影像产品业务领域,原材料采购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尼康在减少零件数量、推动产品轻量化方面进行了很多努力。举例来说,机身更紧凑的尼康Z 7Ⅱ比D850重量减轻约33%,原材料采购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减少了约45%。
尼康Z 7Ⅱ+尼克尔 Z 24-70mm f/4 S
• 减少商业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
根据环境行动计划,尼康集团为各子公司和每个业务设施都设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通过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尼康努力提升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效率,以减少因能源消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由节能措施的有效落实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因素,2021财年能源消耗排放总量为179,626吨二氧化碳,与上年相比大幅下降。2021财年,尼康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占比已达6%,相当于减少了9,46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未来计划通过内部电力循环、电力规划和绿色能源证书等手段,在2031财年末之前将与电力消耗相关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提高至30%以上。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尼康正在努力尝试替代技术,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指南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减少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废物排放,这些措施已运用到其他镜片材料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显著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并且,尼康在各大业务领域都针对设备安装设置了节能检查,并对其进行持续监控以评估性能。此外,尼康各事业部都采用了节能灯、感应式照明系统、高效节能空调及办公设备、混合动力汽车等一系列节能设备,并鼓励员工积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共享汽车或自行车等通勤方式,减少员工通勤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配送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
尼康认为分销环节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正在制定包括转变运输方式、提高仓储效率在内的各类措施,以减少分销物流中的排放。与上一年财年相比,2021财年尼康在分销环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45%。
日本境内配送、国际运输和日本境外配送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尼康正在逐步将部分运输方式由空运转为海运。2021财年尼康的一大亮眼成就是启用了全新运输系统,过去一部分双筒望远镜模型会从制造基地空运到欧洲、北美或日本的目的地市场,现在则通过海运运输到日本,然后与从东京运来的其他产品一起由海路运至欧洲或北美。2022财年,尼康计划将部分在泰国生产的影像产品通过海运渠道运输。
在陆运方面,尼康逐渐将运货车转为低油耗环保车型,定期为驾驶员举办环保驾驶研讨会,确保陆上运输环节更加节能环保。尼康也充分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上游高效运输的重要性,各事业部企划部门在设计包装盒的尺寸、材质、形状、说明书时,就将产品及运输各方面细节考虑在内。
在应对气候变化、统筹风险和机遇方面,尼康正在推进以实现低碳社会为目标的环境治理举措,制定了短期(3年内)、中期(至2030年)、长期(至2050年)行动计划,将相关目标落实至各个部门,确保在产品开发等各环节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控制技术减少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建设高效、生态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