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当获知入选“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高校组)”,并能为《故园·黄河两岸》提供相关器材和资金支持时,内心颇为欢喜。
黄河文明在中华文化的源流上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如《汉书·沟洫志》:“中国川原以白数,莫著于四渎(江、河、淮、济),而河为尊。” 一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半篇幅都是由黄河抒写河渲染出来的。但黄河究竟是何种模样呢,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黄河沿线的拍摄。《故园》其创作主旨即对沿线黄河景观的客观图像记录,试图勾勒出一副当下黄河的图画,呈现其美的结构。
作为高校组的入选摄影师,该组作品同时也是我作为摄影专业研究生时期的毕业设计。作品从拟定思路、开题、多次驱车前往黄河沿岸拍摄至研究生毕业展览初步成型,拍摄时长已持续三年,而今处于未完成的阶段。此前作品拍摄主要聚焦于中游和下游段中黄河与人、景观之间的关系,上游段部分因资金短缺的原因,只在源头端——玛多乡(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有些许涉及。故此次受“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的资助,能够有机会拍摄时黄河上游段(甘肃、四川、青海的交界处),弥补此前拍摄的空白,能够如实完整滴展现其现实原貌。
在拍摄器材上,《故园》原采用4×5大画幅座机,使用90mm广角镜头和210mm中焦镜头进行拍摄。因此为延续原有作品的空间结构,此次器材拍摄上我选择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I和SEL2470GM镜头。首先是此款微单作为外拍机所带来的轻巧方便与高清画质,其次是为匹配原有大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因4×5大画幅镜头与135单反相机镜头间的焦距间存在一定转换率,转换后正好约在24-70mm镜头的焦段内)。
拍摄参数:光圈F5.0;曝光时间 1/250s; iso 100 (机身:索尼A7RM3;镜头:SEL2470GM)
入夜的扎陵湖 / 摄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扎陵湖,黄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与鄂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
黄河自西南处的星宿海流入此处,东北流出,因湖泥含量较少,故湖水澄清呈青蓝色。入夜的扎陵湖在余晖的挥洒下如一条白色的丝带,缓缓流动。
拍摄参数:光圈F6.3;曝光时间 1/250s; iso 200 (机身:索尼A7RM3;镜头:SEL2470GM)
电网抢修 / 摄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
唐克镇,一座黄河边的小镇,因其地理位置关系,素有“九曲黄河第一湾”的美誉。
高原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驱车至唐克镇这日,遇上小镇十年难遇的骤雨狂风。一夜的强风刮倒当地的电路电网,使得小镇连续两日都处于断电状态,无法正常运作。国家电网工人们在骤雨初停时开始争分夺秒地抢修电路。
拍摄参数:光圈F3.2;曝光时间: 1/2500s; iso 200 (机身:索尼A7RM3;镜头:SEL2470GM)
牧野之乡 / 摄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
一片被高山草甸、湿地沼泽覆盖的区域。高原旷野,牧人挥舞牧羊鞭,逐水而居。
这里是位于黄河上游的玛曲县,处于甘南州西南部,同时也是甘、青、川三省的交界处。玛曲——在藏语中即为“黄河”之意,是国内唯一一座以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城。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发源,一路蜿蜒东去,而玛曲县被环绕其中。
拍摄参数: 光圈F3.2; 曝光时间: 1/2500s; iso 200 (机身:索尼A7RM3;镜头:SEL2470GM)
风雨欲来 / 摄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内
远方电闪雷鸣,群山在雨雾中若影若现。每年六月,即雨季之始。高原上湖泊、洼地星罗密布,涵养水源,为黄河源源不断注入生命力。(黄河的水量在玛曲县内流量增加108亿立方米,占黄河总径流量的58.7%。(援引自玛曲县委宣传部资料)
拍摄参数: 光圈F8; 曝光时间: 1/400s; iso 200 (机身:索尼A7RM3;镜头:SEL2470GM)
泥沙汇聚 / 摄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上游段自青海省果洛州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城至达日县,河水由清逐渐转黄,至甘肃省龙羊峡段再次澄清。
上游段两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致使大量泥沙淤积于处,汇聚至黄河。黄河之水,潺潺水流,自西向东,汇聚成海。路漫漫,依然在行。
其实在拍摄《故园》的前期,有尝试过使用不同的胶片类型进行拍摄,从未想过会采用数码相机,一来沉迷于传统胶片的手工特性,二来希望能够沉下心来去静观画面。但此次采用索尼的全画幅微单,在其轻便度、色彩还原度和画质上都远超预期,是我能够在客观、高清地拍摄现实画面的基础上,可以随时随地的拍摄更多精彩瞬间。从文化交流而言,索尼公司一直致力于发掘、发展国内青年摄影师,为其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推广的平台,树立行业标杆,而我在此也学习颇多、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