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X3感光器由于特殊的结构原理,拍风景无敌,如果在夜景和星空摄影上面能发挥X3感光器的特点和优势,那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啊!作为适马X3感光器的铁杆拥趸,Quattro感光器的首部相机DP2Q一上市,我就购入用来尝试星轨拍摄,首次试用就感受到了Quattro感光器暗光夜摄的潜力,虽然等效焦距45mm比较长,加上当时经验不足,没有拍摄出满意的星轨照片,但单张照片中成像扎实的星点却坚定了对Quattro感光器拍摄星空的信心。
经过近3年的夜景和星空拍摄试验,现在对适马相机拍摄星空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感觉适马最新的Quattro感光器和X3相机,感光性能和操控性比上一代产品提升很大,已经具备了夜景和星空拍摄的硬件条件,有耐心并掌握了一定技巧后,也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X3感光器的星空照片。
适马的相机分为固定镜头的DP系列和可换镜头的SD系列,适马在这两个系列的机器上,都提供了快门线接口和延时拍摄的功能,RAW+JPG的保存格式下,最小拍摄间隔8秒,拍摄数量无限制(具体张数取决于存储卡的容量),电池的续航时间超过2小时,为星轨拍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条件。
DP系列使用高质量的固定镜头,体积重量相对小巧便携,这个系列有DP0Q、DP1Q、DP2Q、DP3Q四个机型,从焦段看,等效焦距为21mm的 DP0Q视角最广,最接近拍摄星轨的要求,不足的是DP0Q的最大光圈只有F4,影响了对天气和场景的适应能力。
DP0Q的14mm物理焦距镜头成像质量非常高,竖拍时在0度仰角构图、地景无透视失真的情况下,可以把北极星周围的几个星座包进画面,能比较从容地进行构图,调整余地大、星轨完整度高。操控简单,黑暗环境下对焦操作很方便,对焦点直接对准无限远符号的中间就可以了。下面这张城市星轨照片是DP0Q在光污染非常严重的环境下拍摄的,拍摄参数:ISO100,光圈F4,快门速度25秒,利用DP0Q的延时拍摄功能拍摄大约2个小时。
由于最大光圈只有F4,DP0Q对暗星的拍摄能力受到限制,可以稍微提高一档感光度。DP0Q比较适合拍摄天空有一定底光的城市星轨,在野外无光污染的环境,尽量要在天空完全暗下来之前(蓝调时段)就开始拍拍摄低感长曝照片,在叠片的时候用做背景。
下面这张照片拍照条件相对较好,晚上10点后建筑物室内灯光关闭,外墙仅由四周的路灯照亮,亮度合适,与天空的光比在DP0Q的动态范围之内,大概到半夜0点时才起云,为拍摄留出了宝贵的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窗口,使用微型三脚架把相机放在紧贴水面的位置拍摄,拍摄参数是:ISO100,光圈F4,单张曝光时间25秒。后期做了建筑透视校正,导致星轨呈现椭圆形,但视觉效果更好,更有张力。
DP0Q拍摄城市星轨非常方便,但视角和最大光圈限制了在更复杂的环境中使用。为了得到更好的星轨效果,使用适马SD系列可换镜头相机和更广、更快的镜头来拍摄,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SD系列有SDQ和SDQH两个规格,SDQ是1.5倍半画幅,SDQH是1.3倍半画幅,可以使用专用手柄的两块电池增加续航时间,拍到轨迹更长、更圆的星轨,SDQ和SDQH还提供了B门和最长120秒曝光的选项,适应场景的能力比DPQ系列更强。适马公司适合拍星轨的镜头很多,搭配自家18-35art、12-24art、14art、20art、10-20/F3.5等镜头,都可以组成实用的X3拍星系统。
下图是SDQ接14art镜头拍摄,现场星空条件很好,但左下角的光污染比较大,拍摄过程中,前景位置几栋楼房经常被汽车的灯光照亮,导致过曝,影响了合成效果。使用的参数是:感光度100,光圈F1.8,单张曝光时间30秒,拍摄了大约三个多小时,中间更换一次电池。14art在SDQ上的等效焦距21mm,横向构图时,要保证北极星在画面中的位置,相机需要较大的仰角,地景中的建筑物会出现较明显的透视失真,需要在PS中进行校正。
下图是在神龙架景区拍摄,参数同上。竖向构图,利用休息的时间,把相机加在客栈的阳台上,用一块电池拍摄了2个小时,取其中无云的部分照片进行星轨合成,星轨较短。
18-35art镜头的18mm端拍星轨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下面这张就是由SDQ接18-35art镜头拍摄的,18-35art镜头是全程恒定光圈镜头,最大光圈F1.8,F1.8的光圈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星轨明亮,画面比较干净。这张照片采用竖拍构图,后期裁成方形比例。拍摄时长大约4个小时,星轨长度非常理想,中间换一次电池,星轨上可以看到明显的间隔。
SDQ搭配10-20mm F3.5 EX DC HSM镜头,可以获得更大的视角,这个镜头10mm端的等效视角达到109.7°,让SDQ的构图自由度得到大幅提升,能拍到更多更密的星轨。这个镜头也是恒定光圈镜头,最大光圈达到F3.5,并且不是灯泡头,使用滤镜比较方便,是很实用的星轨镜头,不足之处是四角有比较严重的色散,边缘画质下降很快。下图就是SDQ用10-20mm F3.5 EX DC HSM镜头在深圳湾公园拍摄,焦距10mm,ISO100,光圈F3.5,单张曝光时间30秒,利用相机的延时拍摄功能拍摄3个小时完成,合成是做了透视校正。
SD系列中,2500万像素、APS H画幅的SDQH是目前最好的X3相机,像素更高、像质更好,1.3倍APSH画幅比SDQ的视角更广,让适马的广角镜头的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14art等效焦距扩大到等效19mm,18-35art的广角端等效焦距扩大到等效24mm,比在SDQh上构图更方便、成功率更高、校正更容易。比较庆幸的是,10-20mm F3.5 EX DC HSM镜头在SDQH上也能正常使用,焦段损失轻微,焦距收到11mm时无暗角就消失了,可以继续使用100mm的方形滤镜系列。
下图是SDQH搭配10-20mm F3.5 EX DC HSM镜头拍摄,参数如下:感光度400,光圈F3.5,单张曝光时间8秒。
城市星轨的拍摄难度非常大,光污染、复杂的地景和严格时间管制(很多公园在晚上11点前就开始清场),要想找到理想的拍摄场景非常困难。要想出效果,最好远离城市找地点去拍摄。下图是星野拍摄前的测试片,拍摄参数如下:ISO400、光圈F3.5,曝光时间30秒,20张叠加,虽然天空有薄云,地景有光污染,但淡淡的银河星云已经可以看到了。如果没有光污染,并且使用F1.8光圈的镜头拍摄,效果应该会更好。
SDQH搭配14art镜头,是目前X3相机最强悍的拍星组合,14art特有的F1.8大光圈,加上在SDQH上等效18.5mm的视角,在星空拍摄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拍摄范围也不再局限在城市星轨领域,已经扩大到星野领域。下图是SDQH搭配14art镜头在大柴旦湖拍摄,当时的气温比较低,为了保险使用了手柄电池加强供电,为了减少星轨断点,使用了单张曝光8秒的组合,用自制的快门线控制。
下面这张是同样组合在青海湖拍摄,上半夜拍摄条件非常理想,下半夜起雾、下起雷暴雨。可惜的是,上半夜有三辆露营车,野蛮、任性车灯、强光手电破坏了拍摄环境,导致蓝调时段拍摄失败,后期可用的片子不多。这张片子中,SDQH清晰地记录下了当晚星星和远处闪电的轨迹,非常有意思。
下面这张夏季银河的照片,是SDQH接14art拍摄的。拍摄前面一张星轨的片子后,将机器架在车顶上拍摄的。拍摄参数如下:ISO1600,光圈F1.8,曝光时间15秒。5张一组(时间关系,没有单独为每组镜头拍黑场),后期处理时,在SPP6.6.1中关闭所有降噪输出8位Tif格式文件,然后使用SeQuator软件对齐分别星点和地景,最后在Photoshop中进一步调整残余红绿噪点。
因为时间关系,当时也没有单独拍前景地景,影响了后期的合成效果,但得到的银河部分的效果相当不错,充分展示了SDQH的星野拍摄潜力。下图是用一张风景照片与上面的银河素材进行叠加,合成效果非常不错。
条件已经具备,缺少的只是机会,X3相机与美丽的星空已经相遇,接下来,就是等待各位X3色友续写动人的故事……
当然,适马相机在功能和操控性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如果适马能在机身功能菜单中提供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的选项(至少1~10秒内的曝光可以关闭机身强制降噪),星轨拍摄的效率和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期待适马公司继续优化SDQH的固件,不断提高用户的操控感受。
适马X3相机拍摄的星空照片在后期处理时稍微复杂和困难一些,对电脑配置的要求也稍高一些,缩小图片时细节和层次会受到比较大的损失,后期处理时同样需要更大的耐心。
现在,SDQH搭配14art镜头是我最常用的拍星组合,随着经验的积累,操作上比较自如了,逐渐程式化,只要天气合适有机会,就会带着它们出去拍摄,享受X3感光器独特的魅力。希望能遇到使用SDQH的爱好者,一起交流,共享探讨,分享适马X3相机拍星的经验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