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线我做主 闪灯微距创意
在功率控制上我一般是能小就小,尽量多利用自然的光线。把闪灯上的散光片拉下来我比较常用,剩下肥皂盒、硫酸纸、塑料布什么我也都有利用。
EOS 5D Mark III + EF 180mm f/3.5L macro拍摄 1/200s F8 ISO-100
在拍摄中,我说过闪光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清晰地画面,鲜明的色彩,更好的反差控制等等),玩转闪光灯微距摄影的一半难题你就解决了。首先要认识到对于只是用一只闪光灯的时候,大部分使用是补光而不是主光源。在使用中有两个要点第一环境光线的利用,第二功率的控制。在应用闪光摄影,环境光的利用决定了一张片最后的优劣,尤其是在野外微距摄影中漆黑的背景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时候说明你没有用上或者很少用到环境光),所以在设置曝光速度和考虑光圈时候,一定要考虑环境光线,我一般是M档,目测环境光然后,再次数值上-1EV~2EV这样既能保证拍出来的背景曝光,也能保证前景(前景靠闪灯补光,一般而言在草丛里背景都会比前景亮1EV以上,当然俯拍就不一定了。所以为什么我喜欢平视拍摄就是这个原因,主体和背景在一个曝光环境下。这时候闪光灯也会稍微照亮背景)。
双灯引闪的手法用600EX将昆虫背后的580EX引亮,打出漂亮通透的逆光效果。
EOS 5D Mark III + EF 180mm f/3.5L macro拍摄 1/200s F8 ISO-200
而在使用多只闪光灯的时候你就是导演,需要怎样的光源方向和光比都是需要考虑的。双光源的使用除了能更好的控制光线以外,还可以极大地的提升可用光圈级别,甚至支持你使用最小光圈以获得更大的景深,同时快门速度也有了足够的保证,因为双光源对自然光的需求非常低。在实际应用中最早我是使用两只外置闪灯来解决,通过设置不同的输出功率(M挡,分组),或者在TTL下使用不同的曝光补偿,来实现光比控制。但是布设灯光时候很容易惊扰拍摄对象,同时过大的灯体也不方便布设。这时候直接安装在机身上的双头闪灯MT-24EX,这盏灯会极大的方便你的拍摄,当然要注意的是虽然最高只有24的指数,但是由于拍摄距离很近,所以双头闪还是会在昆虫的体表,尤其是眼睛上留下一个大且生硬的光斑,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使用柔光罩,让输出的光线更柔和同时尽量贴近被摄物体让两只灯形成一种柔光箱般的效果。
用MT-24EX闪灯并采用柔光措施之后拍摄的螳螂,
EOS 5D Mark III + EF 180mm f/3.5L macro拍摄 1/200s F8 ISO-100
当解决了这两个在拍摄微距中的主要问题后,我们就可以端起相机,睁大眼睛,在草丛和密林中寻找这些或色彩斑斓,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小家伙。最后不要忘记在拍摄微距昆虫或者生态微距时候,自然科学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噢。
写在最后的话
微距摄影可能对于普通影友来说会有一定的器材和技术上的门槛,不过一旦你进入到这个特殊的摄影门类里面,你便会发现其中精彩和多彩的世界的奇妙。这篇文章总结了我这几年从事微距昆虫拍摄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