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港口与影像Ⅲ


港口与影像Ⅲ  口岸的回响


参展艺术家

陈荣辉、程新皓、刘雨佳、宋天琪

孙海霆 、王翰林、藤井良雄 


策展人

何伊宁


展期

2022年07月29日-10月09日


地址

中国港口博物馆,二楼临展厅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港博路6号)



此展览和出版的逻辑围绕口岸城市(区域)在历史和当下的对话,以相隔百年的两个时间和空间框架所展开: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面对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之时,通商口岸作为近代中国条约体系塑形之下的产物,成为中国近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节点,并与更广泛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结构、航运和铁路系统扩张和民族主义产生联系;


二是21世纪初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倡议,“自贸港”协议等开放措施的制定下,口岸城市(区域)作为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通过更新经济和地域文化,将地区、国家和全球贸易连接在一起。


此外,考虑到持续不断的疫情对于中国与国际之间交通运输、旅行带来的影响,此项目亦希望借助艺术家们对当下口岸的“描摹”,关注疫情及其政策对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影响。


参展艺术家简介


《海花岛》—— 海南自由贸易港   陈荣辉


陈荣辉,1989年出生于浙江丽水,毕业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和杭州。


陈荣辉的创作依托于摄影的档案性和模糊性,采用大画幅摄影关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个体与城市的关系。他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中国城市化景观摄影三部曲:《石化中国》《脱缰的世界》《空城计》。


《开拓者1956-2009》—— 山东港口   王翰林


王翰林,1993年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南京,中央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研究硕士,高校摄影教师。


创作方向持续关注人类精神的记录,从私人情感到集体感受,体会周遭环境的变化和个人历史的流逝,图像作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理论研究方向一直围绕着绘画与摄影的交叉渗透之处,试图通过图像来探寻人类的意识形态,去追问图像生产的思维模式。


《丹东:二零二一年第四季度》—— 丹东   孙海霆



孙海霆,1984年生于西安。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注册),建筑摄影师。


日常工作专注于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相关工程设计,业余从事与建筑及人居环境相关的影像创作。


《黎明将近》—— 哈尔滨   宋天琪


宋天琪于美国获得摄影硕士学位, 多年来于纽约从事艺术创作与时尚摄影工作。


她的艺术作品以大画幅/中画幅摄影呈现,基于环境和人自身的流动性进行艺术创作,同时也担任拍摄项目的艺术指导。摄影是她的语言,在现实和梦境中游走。


《致海洋》—— 昆明   程新皓


程新皓,1985年出生于云南。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


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


《寻宝》—— 昆仑山·边疆宾馆   刘雨佳


刘雨佳,1981年生于四川,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刘雨佳的近期创作主要通过影像来探索记录性现实与虚构的张力。艺术家通常使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摄“真实生活”的场面,但同时又使用虚构或“虚假”形象来描绘“真实生活”的隐私时刻。她近期的作品使我们洞察到社会现实本身的虚构与幻象层面——即将现实本身体验为一种虚构。



策展人  | 何伊宁



何伊宁是一位活跃在全球影像艺术领域的研究者与策展人。


在策展方面,她擅长挖掘当下全球具有挑战性的视觉艺术实践,并将其编织在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视野下。她曾在中国和欧洲策划过大型的主题展览,包括“图汇未来” “想像中国” “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 “记忆寓所” “港口与影像” “混合的公共性与私密性” “虚构叙事的转向”等。


在策展的同时,她也是一位摄影史和影像文化的研究者,她所参与撰写的专著、编著和合集包括《记忆寓所》、《劳特里奇摄影与视觉研究导论》、《英国摄影教室》、《港口与影像》等。


美图欣赏

拍摄港风小姐姐  II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