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Velvia在 就可以大胆扔掉RAW(下)

从胶片时代的神游,返回现实的数码世界。今天富士相机依旧带着Velvia模拟模式。只不过已经无法完全模拟Velvia胶片的神韵了。虽然无法100%模拟,但是仍然遵循了Velvia胶片设计的原则。对色温变化敏感,适当的和较的高饱和度,适当的和较高的反差。当然它提供绝对完美的分辨率和各级ISO均一的表现。


我是在说数码相机不如胶片吗?不是的!数码相机的RAW会给你一幅看起来非常“灰色”的照片。我前面一个篇章已经说了,是为了给你保留绝大部分细节。JPG的直出,其实也是一样的。模拟Velvia直出,同样给你留了一些余地,为你保留尽可能多的图像细节。没有因为要追求高反差/高饱和度而一口气将细节全部吃掉。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模式对于色温变化的敏感性。



以上图为例子。这是一段在福建霞浦东滩大桥拍摄的回忆。当别人在山下大肆拍摄的时候,我正在爬山,找一个制高点,同时用天气APP查询好日落时间。所以,我的相机是冷却状态的。这样CMOS的本底噪点会比较小。当我来到山顶确定好拍摄位置时,我只是大致框定一下画面。这里我使用了X-E2相机加一个50mm标准镜头。甚至没有携带三脚架。调整好相机的参数,当然,我常驻于Velvia模式。但是其他细微的操控仍然需要调整。毕竟每个拍摄环节都是不同的。等到光线出现变化之时,我明白运用Velvia的时候到了。我直接将富士相机的JPG直出模式视同在使用反转片。毫不犹豫地连续拍摄。这期间的拍摄是为了最终拍摄进行准备,我采用自动测光的参考值作为基准,改用手动曝光,反复调整和确认。反转片会给我最直接的结果,我要的正是这个。JPG就是反转片,JPG帮我验证好了我当时的曝光组合是不是妥当。这点RAW是给不到你。RAW给到你的都是一大堆近似的结果,看起来曝光都正确。


幸运!要是我还在使用胶片就没法子这样操作了。然后选择我认为合适的参数进行手动曝光。焦点永远是无穷远,手动对焦,拍摄风景没有必要使用自动对焦。这样也可以防止焦点前后乱跑,同时又有精确的焦点保证。光圈,你想都想不到,我坚持使用最大光圈F1.4,反正有多大就多大。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请看看景深公式!最大光圈的使用,保证了我照片绝对的清晰度。因此富士相机没有防抖系统有影响吗?没有!当然X-H1的防抖很优秀。但是X-E2和X-Pro3都没有防抖,但是这没有丝毫影响我对相机的运用。


上图,最终在明暗反差很大,色温对比很大的情况下,在没有运用HDR,没有运用RAW的情形下,用单一的JPG直接展现出来一个美妙的画面。RAW用来存档了。我至今没有修正过这幅RAW图像。最终,我轻微在电脑上提升了这幅照片的饱和度。因为相机的Velvia模式没有给足你饱和度。再加考虑缩图引起的损失,在PS上提升饱和度是需要的。但是仅此而已。不需要做更多了。



扔掉RAW的前面几个理由我给到了:


1. JPG有利于你选择图像,它给你直观的判断,让你知道那一幅是最好的曝光组合。


2. JPG有利于简化你的工作流程。


我举出上面的例子,非常详细地写出我的拍摄经过。如果你仔细看就知道,我哪里是业余摄影的套路?这分明是职业摄影师在进行广告拍摄的套路。制订拍摄计划,放置灯光,测光,调整光比,技术准备,试拍,调整,模特就为再次试拍,调整,与设计师沟通,正式拍摄,挑片,修片,制版,校样,印刷。虽然我省略了其中几步,但是大致的流程完全吻合。轻微总结一下:JPG给我的是“效率"!那究竟能不能尽可能接近Velvia胶片的模拟方式呢?浓郁!饱和!



当然可以,首先你要运用富士相机的Velvia模式,接下来在电脑里重重地,或者说狠狠地提升饱和度。当然,我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狠。上图,我提升大约35%饱和度。就可以了。其他什么也不需要做。我尝试过提升到更高的饱和度级别,但是我发现,对于一幅本来就已经带着非常鲜艳浓郁色调的图片,这些都是无效的。所以即时提升到70%也无济于事。(因为色彩的饱和度是有极限的)这一切,都要基于你已经使用了Velvia模拟模式,在此基础上调整。


如果,你要用RAW来调整到上述效果。那么也只有用富士原生的RAW CONVERTER先将RAW文件转换到Velvia模式,随后再进行其他细节修正。那么请问,你和我用JPG直接调整有什么区别?如果改用其他第三方软件进行RAW修正,那么很难修正出富士内置的Velvia模式的色彩效果。即使有高手做出来了,那效率还有吗?



我特地选择了上面2幅在安徽黄山市郊区拍摄的很有代表性的图片(这两幅图片中的景物具有极大的照明差异,说的行话一点就是光比差的太多了),是为了强调JPG和曝光中间值在摄影中的巨大作用。进而引出我对JPG的第二个观点。


任何一部相机的自动测光,不管它的测光系统又多先进,它给到你的永远是一个中间值。


如果这个中间值恰好在中间,再加上一个平缓的伽马曲线,那么你的照片会非常”灰“。


此时如果你仅仅矫正伽马曲线,也就是不改变曝光,只改变反差,会如何?(其实我说的状况就是把一幅标准曝光的RAW,直出成一幅高反差的JPG)


我回答大家:照片是高反差的,粗看起来很精神,但是亮部和暗部的细节全部丢失,中间影调大量被压缩丢失。照片不会好看。


那么假设我使用高科技带给我的HDR(高动态合成摄影)会如何呢? 


经过相机的自动判断与合成我会得到一幅亮部有细节,暗部有细节,中间层次都有细节的照片,然而它的反差却是中等的。


听起来很不错,但是事实上这样的照片失去了宏观上的视觉反差。它的伽马曲线被人为降低了。结果是照片看起来非常怪异。


无论你用上述哪种方法你都无法得到一幅像我的作品一样的照片。我的照片有细节,有充足的反差,因为我人为做出局部的牺牲。


也就是事实上我没有选择相机给我的曝光中间值,我人为地将它偏移了一些,而伽马曲线依旧选择标准斜率。


我牺牲了哪部分的曝光呢?是过分暗的部位。我扔掉了。而且是在拍摄时就扔掉了。


我认为这是不必要存在的。这样可以让黑,更黑,而不是徘徊在深灰色的区域。但是高光部分的细节尽可能的保留,这样就可以展现出日落时的辉煌质感。


如果,你用一幅标准的RAW(曝光选择在中间点)的图像来进行修正,你想得到和我一样的视觉效果。那么你会怎么做?最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丢掉暗部的细节。那么你和我的选择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再次轻微地小结一下:


RAW给你保留的细节没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因为最终你无法保留全部,RAW毕竟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即使可以直接使用,也无法被视觉接受。曝光中间值的选择对于摄影来说就和焦点的准确性一样重要,你最后的照片好与不好,其实就在曝光上。你获得的色彩实际上不是胶片或者CMOS给你的,而是你的曝光决定的。人为偏移出相机给到的中间数值,让你可以获得一幅反差平衡,而且细节丰富的照片。反之,要么反差下降,要么细节失去。任何优秀的照片,尤其是风景摄影,需要对曝光做出合适的牺牲。


综上所述,JPG不仅仅是高效率的,而且是完美的。与其在后期反复折腾,不如吃透胶片成像的特征,并将它用于数码相机的前期拍摄上。直接得到一幅完美的JPG图像不是更加省力吗?



熟悉使用Velvia胶片的老用户,90%的人会将曝光主动减弱1/3档位,这个不但和我的曝光偏移方式有点类似。而且符合富士原厂手册中的推荐。建议将Velvia胶片作为一种ISO40胶片来使用。虽然这种做法不能适应100%的情形,但是适应90%的拍摄环境是可以的。


回到数码相机的使用技法。富士任何一台数码相机,只要在Velvia胶片模拟模式下,我仍然建议大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让相机欠曝1/3档位。记得善用富士XE和X-Pro系列右手侧的曝光补偿旋钮。


在夜景的拍摄时,甚至需要欠曝光更多数值,也就是人为偏移更多。比如上面那幅在安徽塔川附近的公路上拍摄的图片。当我看到有汽车驶过的时候,就迅速调低自动曝光,因为这个时候再使用手动曝光试拍的方法已经来不及了。我向曝光不足方向进行偏移,主要的目的是防止汽车头灯的亮度过大。事实证明,我又一次做对了。这种拍摄环境的训练,其实是需要经常做的。在正常的日光下拍摄不能训练人的应变能力。只有在大光比情形下(在极限摄影条件情形下)勤加练习,才能在实际运用中手到擒来。

美图欣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
繁花再现
你的冬日女友(上)
千山暮雪&蒹葭苍苍
冬日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