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怎能不后期 简单聊聊屏幕色域对后期修图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听过类似“摄影不后期,不如用手机;摄影不后期,就是XXX;”的话,这些看似调侃的话其实是在说,摄影本身就是由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组成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



关于后期的问题,若要展开来说,一篇文章怕是说不完的,所以在这里就只简单说一下,更详细的讨论我们不妨另起文章再谈。要是较真的话,所有的照片都是一串数据,手机和相机等拍摄设备将这一串数据转化为图片的时候就已经经过处理了,不是真正的“直出”。其实很多人反感的“后期”是那种不管什么都调成高对比度、高饱和、极度锐化或是毫无创意直接堆叠元素的合成照,而很多优秀的作品的后期处理却是以辅助表达作者创作意图为目的,无论是画面色彩还是作品中的元素都相当自然,以至于让大众产生了“好作品是不用后期”的想法。


什么是色域


所以后期处理是辅助我们完成创作表达创意的工具,而不是用来画蛇添足的画笔,笔者平时也有一些出差的任务,虽然学生时代的笔记本电脑还能支撑完成工作,但它的重量对于我来说(尤其是还要带上摄影器材)还是太重了。本着平时旅游出行也能用来修修图的想法,于是笔者就开始了挑选笔记本电脑的漫漫长路,一开始想的很简单,除去价格以外,轻就完了,没想到乍一看低价位的轻薄本似乎很多,但仔细看却发现便宜是有便宜的道理的,除去处理器、内存等参数不提,这里只说说屏幕色域的问题。



如果仔细看商品介绍就会发现,其他配置比较主流但价位相对亲民的笔记本对屏幕的描述一般都是“高清屏”“2K”“1080p”“颜色亮丽”之类的描述作为卖点,抛开屏幕分辨率不说,似乎它们对屏幕的色域没有任何详细的描述,当你千辛万苦找到参数中的屏幕色域一栏则会发现,基本都是45% NTSC的屏幕(还有的干脆没写,但可以想象基本上也就是就45% NTSC),毕竟大部分人对电脑本身的需求要大于对屏幕的要求,厂家这样取舍倒也无可厚非,而台式机的显示器和手机屏幕其实也是同理,在一部分价格区间内的产品的屏幕也是这样的(比如常见的学校计算机教室的显示器、百元手机等)。



那么说到这里就得先说说什么是色域,笔者本身不是这一专业出身,也不想班门弄斧,但为了继续话题还是要解释一下,既然是简单聊聊,那么有必要引用专业解释的地方笔者自然会引用,其他时候都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描述来描写: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色域是颜色的某个完全的子集。颜色子集最常见的应用是用来精确地代表一种给定的情况,例如一个给定的色彩空间或是某个输出装置的呈色范围(以上描述引自百度百科)。这里的“色域”,我们可以理解为将颜色转化为数据后归类成的一个集合,而一个屏幕能显示出多少颜色,就要看它的色域是什么样的。



由于各家标准不同,这里又延展出NTSC与sRGB等不同的色域标准的问题,如果你搜索过几种色域标准的色彩空间图,会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完全包含,比如NTSC并不能完全覆盖住sRGB的色域范围,但由于100%sRGB的覆盖面积近似于72%NTSC,所以厂家和媒体大多将72%NTSC作为评价屏幕一个标准,至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摄影爱好者最好不要考虑购买使用45%NTSC的屏幕,而72%NTSC和100%sRGB及以上的屏幕都是在选择范围内的。



虽说单从色域来判断一款屏幕的好坏确实是有些片面的,但对于摄影后期处理来说,色域范围显然是我们选择的首要条件,好的屏幕/显示器能显示更多的颜色信息,提供更好的色彩显示以及完整的色域表现,虽然72%NTSC以上的屏幕由于人眼的关系很难分辨出更明显的区别,但准确的色彩显示对于摄影师或者专业设计师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



而“广色域”(或高色域)则是商家根据用户需求发明出来的一个词,目的是让用户直观了解屏幕的色域覆盖特点,其早期色域标准与现在所指代的色域标准并不相同,比如现在72%NTSC以上的屏幕才会被称为“广色域”,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宣传“广色域”的屏幕只要是近些年生产的,色域范围也不会太差。


屏幕色域对后期修图的影响


话又说回来了,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毕竟都是“冰冷”的文字,初次了解到色域这个概念的人肯定要问45%NTSC的屏幕和72%NTSC的屏幕二者相比,对后期修图到底有什么影响,旧电脑45%NTSC的屏幕调整的图片也挺鲜艳的啊。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之前和一位摄影师聊天时,他说的一番话:“数字是不会骗人的,靠屏幕显示的画面去调整不如根据数字的变化去调整,色域就是由数字构成的集合,每一个颜色都有它对应的数字,RGB(0,0,0)不就是黑吗,RGB(255,255,255)不就是白吗?”,虽然这个说法不太严谨,但却是直观反映屏幕对摄影后期影响的一个方式。



所以在这里笔者只能做一个不太严谨的例子,你可以尝试打开Lightroom或是Photoshop等其他修图软件,只要是可以查看直方图的就可以。加载一张图片或是照片,观察直方图再对比图片,如果直方图上并未显示图片有过曝、欠曝或色彩溢出,而你看屏幕上的图片却觉得有“太亮了”“太暗了”“色彩不够饱和”“颜色不太对”等现象出现,这可以说是一种能比较明显感受45%NTSC和72%NTSC屏幕区别的方法了。



另一个方法则需要你有一个45%NTSC屏幕外还要有一个72%NTSC屏幕,或者比较好的手机(近些年的大部分手机屏幕理论上符合要求)。先打开Photoshop或是绘图软件,新建一个文件填充渐变色,在这里笔者选择的是比较简单的黑灰白渐变,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尝试彩色渐变,然后保存图片。接着在另一个屏幕或是手机上打开这张渐变色的图片,并和原屏幕中的这张图片进行比较(由于会受到屏幕可视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控制变量,所以这样的方法只能作为模拟屏幕色域范围区别的直观感受参考)。





笔者的观感是,图中红框部分无论怎么调整角度,在45%NTSC屏幕上都很难看出渐变效果,而在72%NTSC屏幕上则能看出比较明显的渐变效果,由于色彩空间文件设置等问题,文章中笔者的图片并不能作为判断您电脑屏幕的标准,但可以效仿这一方法做简单的对比。


同一张图在不同的屏幕上调整成近似的观感

再用同一个屏幕观看会发现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想像一下,如果在的45%NTSC屏幕下进行后期处理,那么处理出的照片自然也就偏离了你的本意,明明没有过曝却因为看起来太亮过度调整了曝光参数,本意小清新风格的画面就可能瞬间变成纪实风,或者变得和前文所言一样,变成一幅高对比度、高饱和的“假照片”。当然有人会说还有很多人用着45%NTSC的屏幕,我用72%NTSC的屏幕不就没有意义,首先如果你是专业摄影师或者是为了参加比赛,那45%NTSC的屏幕显然不能帮你完成创作,其次就算你只是发发朋友圈或是社交媒体,现在的人大多是用手机浏览社交软件,近年来大部分手机屏幕的色域都要比45%NTSC的屏幕强,所以大家看见你的照片也必然不是在你的屏幕上调整好的照片。



总而言之,屏幕色域对后期修图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如前文所言,色域并不是判断屏幕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还有偏色、刷新率等一系列参数需要考虑,但就像摄影的前期和后期密不可分一样,一块“广色域”的屏幕一定能帮助你更好的在后期表达你的创作想法,本文观点仅为笔者一点拙见,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美图欣赏

拍摄港风小姐姐  II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