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还是50mm?详谈常规焦段镜头的使用差异

相比于相机的机身,镜头在我们的创作中其实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而镜头的焦距,显然是镜头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毕竟它决定着画面的取景范围和透视关系。就目前网上对镜头介绍的各种文章来看,往往会把镜头的焦距,简单的分成超广角、标准变焦和长焦。其实在标准变焦范围,即全画幅(含等效)24mm到135mm之间,几乎每一个经典焦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这也就让我们有了非常多样的镜头语言。本文除了会谈到35mm还是50mm镜头应该选哪个这样的经典问题,对于标准变焦镜头应该买24-70mm F2.8还是24-105mm F4的问题,也会进行解答。



新旧标准广角之争,24mm、28mm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28mm一直被认为是“标准广角”。而在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优质高规格的24mm F1.4镜头的推出,而28mm又少有高规格专业级镜头新品,24mm逐渐有超越28mm成为全新“标准广角”的趋势。


佳能EF 24mm f/1.4L II USM


从实际使用来看,24mm镜头应该说是既有超广角镜头的冲击力,又有28mm那般克制的可能性,即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可以收放自如的游走于有、无广角透视感之间。


佳能EF 28mm f/2.8 IS USM


相比之下,28mm则是一种完全没有超广角透视感、具有更少冲击力、也更为平实的焦距,因此也更常见于各种纪实摄影之中。经典的理光GR这么多年一直是28mm焦距,徕卡Q也是28mm焦距,乃至我们绝大多数的手机主摄像头一般也都是这一焦距的。简而言之,24mm更加激进,28mm则更加内敛。


人文镜头之争,35mm还是50mm 


相比24mm还是28mm,35mm和50mm的选择就更加的千人千面了。就像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KFC还是麦当劳、甜豆花还是咸豆花,很难得出个结果。


佳能RF35mm F1.8 MACRO IS STM


通常来说,35毫米更广、虚化能力弱一些、表达环境的能力更强,在拍摄人文、人像等题材时,更加偏重于环境的表达。并且由于焦距介于广角和标头之间,也就兼具了二者的特点,所谓“退一步广角、进一步标头”说的就是35mm,如果只带一支镜头的话,它会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佳能RF50mm F1.2 L USM


相对而言,50mm的视角更加集中、虚化能力较之35mm更强、光学结构发展成熟,通常不贵的标头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成像质量(比如各家的50mm F1.8镜头)。但相对来说,想用50mm去表达环境或是空间感,相比35mm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而它也更对适合搭配一支28mm或者24mm镜头使用。


这两支镜头都是人文拍摄经典焦段,那个更顺手也是因人而异,但也并非无一定之规:比如想要兼顾人像拍摄,那肯定50mm会是更好的选择;但要是更加喜欢拍摄小物件的摄影师,那么通常近摄能力更强的35mm镜头会是更好的选择;另外50mm在拍摄人文题材时可以与被摄人物保持更远的距离,这对于刚开始拍摄人文题材的摄影者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像焦距的选择 85-105-135


佳能RF85mm F1.2 L USM


85mm、105mm、135mm的镜头,会被我们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像镜头。都具有很强的虚化能力,画质通常也都不错,主要区别其实更多是在透视感的不同。我们知道焦距越长,近大远小的透视感就越不明显,在拍摄人像时模特的脸就会被压得更平。换句话说,一个小脸的姑娘很有可能就会被长焦镜头“压成”一个胖脸。所以,在85mm、105mm、135mm镜头之间,对于模特的要求是递增的。因此对于刚入门拍摄人像的摄影爱好者,我会推荐85mm或者50mm的镜头


佳能RF24-105mm F4 L IS USM


顺便提到一点,就是24-70mm还是24-105mm的选择问题,通常我们认为105mm还是要是比70mm长不少的。实际感受就是:105毫米的镜头稍微裁切一些,等效150mm对于画质的影响不大,大概可以偶尔“顶替”一下200mm镜头的作用;而24-70mm镜头的70mm端,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裁切出200mm的效果的。因此我们建议,如果要是更加偏重室内拍摄的话,那毫无疑问是更大光圈的24-70mm F2.8镜头更好一些;但如果是更多旅行户外拍摄的话,一支覆盖焦距更广的24-105mm F4镜头会是更百搭的选择。


镜头语言各有千秋 灵活运用才是关键


以上,介绍了笔者有关24mm一直到135mm镜头的认识和理解。其实不难看到,从广角到中焦,是视觉语言最为丰富的一个范围。对于初学摄影的爱好者,不妨多多尝试,形成自己对于焦距、透视的认识,日后能够根据题材和想要表达的诉求灵活选择,才是关键所在。


美图欣赏

拍摄港风小姐姐  II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