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入手的大三元标变镜头 佳能RF24-70mm F2.8 L IS评测

距佳能的首台全画幅微单EOS R发布已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进,配合微单系统的RF卡口镜头群也逐渐丰富了起来。2019年8月底,佳能正式发布了两只镜头,分别是RF15-35mm F2.8 L和RF24-70mm F2.8 L,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三元”镜头中的两只。

 

 

我们通常把恒定F2.8光圈的16-35mm(这一规格在RF上变成了15-35mm)、24-70mm以及70-200mm镜头统称为“大三元”,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焦段是我们较长使用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恒定F2.8光圈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拍照效果。

 

 

在这三款镜头中,24-70mm这一标准变焦焦段则是最为常用的,它可以满足婚纱、风光、扫街以及人像等多种题材的拍摄,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都能满足,所以RF24-70也成为了新生RF系列“大三元”中备受瞩目的镜头之一,那么这只RF24-70mm F2.8 L IS的表现究竟如何,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揭晓。

 

外观:性能可靠 手感舒适

 

初次上手RF24-70mm F2.8 L就能感到熟悉的设计,它有着与其他RF卡口镜头一样的哑光设计,握持手感良好,重量分布均匀。整只镜头有着良好的密封性能,在镜头最前端与最后端的镜片还配备了防污氟镀膜,可有效应对严酷的拍摄环境。

 

RF24-70mm F2.8 L

 

 

 

RF24-70mm整只镜头与机身的搭配也十分和谐,拿在手里能感觉到重心基本处于中心位置,长时间拍摄时也不易感到疲劳。

 

 

RF24-70mm F2.8 L的重量为900g,体积约为Φ88.5×125.7毫米,滤镜口径为82mm,与EF24-70 mm口径相同,老用户如果有购买滤镜则可以直接在RF2470上使用,虽然整体重量与单反同规格镜头持平,但这只镜头加入了光学防抖,理论上增加了重量,这样重量的问题就显得可以接受了。

 

 

防抖开关与对焦开关

 

镜头锁定开关

 

RF24-70mm F2.8 L的镜身前端依然是自定义多功能环,之后是对焦环,最后是变焦环。RF24-70的变焦环做的非常宽大,还有一个弧形过渡,和握持手手指贴合,对于需要频繁调整焦距的人来说十分舒适。

 

暗角畸变表现

 

暗角畸变是可以靠机内矫正后期调整轻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数码时代,这两点特性反而成了一种“特色” ,有些时候反而会照片添彩,不过出于观感对比需要,我们还是关闭机身矫正以及开启矫正拍摄了一组畸变表现照片,暗角则直接关闭矫正拍摄。

 

24mm端关闭矫正

24mm端开启矫正

 

70mm端关闭矫正

 

70mm端开启矫正

 

畸变表现方面,可以发现在关闭矫正后,这枚镜头的广角端畸变比较明显,24mm端的畸变表现为桶形畸变,而在70mm端表现为相对(相对于广角端)轻微的枕形畸变,但开启矫正后就比较轻微了,所以如果不是为了追求畸变效果,建议不要关闭机内矫正拍摄。

 

 

 

暗角方面,24mm端与70mm端在关闭矫正后在F2.8光圈下的暗角还是比较明显的,收缩一挡光圈之后这一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收缩至F5.6时,暗角现象就基本消失了,所以笔者认为,机身修正已能够满足消除暗角的需求,如果喜欢添加暗角,那关闭矫正即可。


防抖:大三元首次配备 带来更多可能

 

前面也说过24-70mm焦段拍摄题材多样,静物、暗光、夜景等拍摄场景自然也是常有的事,为了保证拍摄成功率,防抖机制就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得易于RF卡口大口径与短后对焦距离的优势,RF24-70mm在实现画面整体高画质,且不增加镜头体积的前提下,配备了IS影像稳定器,具有最大约5级的手抖动补偿效果。

 

光圈 2.8 快门 1/80 感光度 10000

 

而这也是佳能第一次在全画幅F2.8标准变焦镜头上配备IS影像稳定器(同时发布的RF15-35镜头也配备了防抖),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佳能RF24-70mm的防抖表现,使用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从1/125s开始整档下降手持拍摄,截取画面的放大切片如下。

 

 

整个测试过程中,笔者都是手持相机拍摄,从截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在1/125s到1/60s范围内,开关防抖两边的截图都比较清晰。但随着快门速度的减慢(1/30s),关闭防抖的画面出现了明显晃动,而开启防抖的一侧则依旧稳定。而在更低快门下,防抖一侧的画面也开始出现晃动,但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从图中来看这支镜头的防抖功能还是立竿见影的,甚至在1/4s的快门速度下也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图像,对于出片的成功率有着显著的效果。这样的防抖能力使得我们在室内或光线不足的场景中,也可使用手持拍摄获得清晰的图像,还可以在昏暗场景中可使用相对更低的ISO感光度,从而获得噪点较少的高画质图像。

 

分辨率表现

 

RF24-70mm F2.8 L IS USM充分发挥了RF卡口大口径和短后对焦距离的优势,实现了全焦段的高画质。镜头采用15组21片的光学设计,包括3片GMo(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和3片UD镜片,可良好补偿球面像差、色像差等,从画面中心到边缘都能得到高画质。另外,还采用了ASC镀膜,可有效抑制眩光和鬼影。

 

我们通过三脚架固定拍摄以及实拍+放大切片的方式,来看看这只镜头的锐度表现。同时考虑到这支镜头实际的应用场景,实拍测试用全开光圈拍摄。


 

光圈 2.8 快门 1/500 感光度 200

 

实拍焦点处放大切片,毛发清晰可见

 

24mm端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支镜头广角端中心锐度的各档光圈表现都很好,F 2.8时已经比较锐利,当光圈收一档到F4时画质开始维持在最高水准,而在F16后因为衍射现象画质有所下降,边缘的分辨率则相对中心有所下降,在F5.6以上开始出现最佳画质。

 

70mm端

 

而这支镜头的长焦端中心锐度F2.8时与广角端基本相同,且在光圈收一档到F4时画质开始维持在最高水准,在F16后因为衍射现象画质有所下降,而边缘的分辨率在F4时就开始出现最佳画质,这点还是不错的。


焦外与色散

 

除了分辨率表现,镜头的抗色散能力,也就是对“紫边”的抑制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在面对逆光、高反差拍摄时,色散对于画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般大光圈镜头光圈全开时比较容易出现色散现象,同时镜头色散一般会出现在光比比较大的场景下,例如逆光场景下,色散控制不好的镜头可以在被摄主体边缘看到一圈扩紫边,这也就是色散现象。本次测试,笔者选了一个阳光比较充足的场景拍摄,保证了足够亮的环境去测试。

 

 

从实拍的照片以及放大切片可以看到,这只镜头光圈全开时出现了轻微的色散现象,但考虑到是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且笔者是在接近“极端”的场景拍摄的这张测试,同样在逆光拍摄的样片中并未出现这样的色散,这种色散也可以轻松的通过后期去除,因此可以说它的色散控制非常好。

 

光圈 2.8 快门 1/160 感光度 200

 

RF24-70mm F2.8 L采用了15组21片镜片,以及9片光圈叶片的光学设计,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它的焦外以及星芒表现。

 

 

焦外表现

 

星芒表现

 

在焦外表现方面可以看到,光圈全开时焦外的光斑形状比较圆润,几乎没有 出现“洋葱圈”,焦内主体锐度非常高与背景虚化之间的过度比较自然,这样的表现在夜景拍摄时可以提供十分漂亮的焦外虚化效果。而星芒方面,在F11时就能出现比较明显的星芒,这样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更多样片

 

光圈 2.8 快门 1/250 感光度 200

 

光圈 2.8 快门 1/1250 感光度 200

 

光圈 2.8 快门 1/160 感光度 200

 

光圈 2.8 快门 1/1600 感光度 200

 

光圈 2.8 快门 1/60 感光度 640

 

光圈 2.8 快门 1/100 感光度 10000

 

光圈 2.8 快门 1/40 感光度12800

 

光圈 2.8 快门 1/80 感光度 2000

 

光圈 2.8 快门 1/5 感光度 100

 

光圈 2.8 快门 1/60 感光度 2500


总结:高易用性经典焦段 满足不同需求

 

从EF镜头时代起,焦距覆盖超广角到远摄的三款F2.8恒定大光圈L级变焦镜头,就在用户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如今“大三元”系列在RF镜头中得以新生,为专业用户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实用、易用的镜头组合方案。

 

光圈 2.8 快门 1/80 感光度 640

 

佳能RF24-70mm F2.8 L作为RF卡口的专用镜头,焦距覆盖24mm广角到70mm中远摄的经典焦段,是新生RF系列“大三元”中备受瞩目的镜头之一,24-70mm的经典焦段与恒定F2.8的大光圈,使此款镜头成为众多专业摄影师与摄影爱好者爱用的一款。

 

 

经过此次评测我们发现,佳能RF24-70mm F2.8 L体积适中,在各个焦段的画质表现都十分不错,特别是恒定F2.8大光圈带来的大幅美丽虚化配合70mm端,可使被摄主题在背景衬托下更加突出动人,9片叶片的圆形光圈令虚化更加柔和自然,防抖机构的加入更是拓展了RF24-70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力和可靠性,这样的表现力不仅能满足现有的EOS R的需求,更能满足日后佳能可能推出的高像素微单的需求。而对于专业摄影师以及追求画质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样一只专业的全画幅微单大三元标变镜头,更是非常好的选择。

美图欣赏

拍摄港风小姐姐  II
青春期的诗
愁倚栏
盎然春意
公园和妹子随拍 II
春季花海少女(III)